《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我們回顧上節課所了解的,用幾句話或幾個詞來說說。
指名回答,學生板書:
寒冷 饑餓 寂寞 孤苦
看板書,請把小女孩幻景中渴望得到的與現實聯系起來說說。
。ㄐ∨⒃诂F實中是寒冷的、饑餓的、寂寞的、孤苦的,她渴望得到溫暖、得到食物、得到快樂和疼愛!
小女孩從美妙的幸福天堂跌到了地獄的深淵──悲慘的現實,巨大的反差、鮮明的對比帶給她的只是無比的痛苦。
(意圖:創設情景,讓學生進入美好的幻景,體驗幸福,使之達到幸福的喜的顛峰,馬上讓學生回顧小女孩的現實生活,把學生帶入不幸的悲的情感低谷,形成鮮明的情感落差,從中真切感受小女孩的命運悲慘,喚起深深的同情。)
出示句子:
他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齊讀這句話。
沒有寒冷,沒有饑餓,沒有痛苦,在那個社會里有這樣的地方嗎?
(沒有。)
這句話意味著什么?
。ㄐ∨⑺懒。)
小女孩悲慘地死去,無不刺痛我們的心,讓我們用凄涼的語調讀這句話。
師范讀。
你們看,這句話中有三個“沒有”,讓我越讀心情越沉重。我們的聲音越來越低,語速越來越慢地讀這句話。
小女孩死了,用基督教的話來說,她倆和上帝在一起了。安徒生的原文中就有:“她們和上帝在一起了!
出示句子:
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那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地跟著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安徒生說人活著就能體會到幸福,可小女孩已經死了,那么,第二個“幸!笔鞘裁矗
。ㄐ∨⒌男腋J呛湍棠淘谝黄鹑ド系勰抢,死是小女孩徹底的解脫了現實中的寒冷、饑餓和痛苦,這兒的第二個“幸福”是反語。)
。ㄒ鈭D:從三個“沒有”句子的朗讀中感受悲的氣氛,為理解第二個“幸!逼鹆饲楦袖亯|的作用,也為理解“幸!毙纬梢粋梯度,三個層次,層層推進,降低了意思上的跳躍,從而突破難點。)
安徒生用他的憤慨、無奈、同情和祝福的心情,含著辛酸的淚寫下這兩個“幸福”。
小女孩生在貧富懸殊的社會里,是不公平的社會扼殺了她幼小的生命,我們用憤慨的語氣讀這句話。
在當時的社會里,像小女孩一樣的窮苦人民凍死、餓死的隨處可見,同樣貧窮的安徒生又是那么的無奈,用無奈的語氣讀這句話。
活著沒人可憐,死了無人同情,讓善良的我們用同情的語氣讀這句話。
美麗的小女孩帶著微笑死去,讓我們懷著對小女孩的美好祝愿讀這句話。
。ㄒ鈭D:抓住作者的寫作情感,我多角度引讀,突破全文重點“幸!本洌_到朗讀中的情感高潮。)
三、升華主題,體現作品價值
1、小女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享受著幻景中的幸福,嘴上帶著微笑死去,這是怎樣的微笑?
(是凄慘的微笑、是含淚的微笑、是蒼涼的微笑、是悲白的微笑……)
面對著寒冷、饑餓、寂寞、孤苦的種種艱難,小女孩懷著幻想和追求,哪怕死去也嘴上帶著微笑,因為她“至少還有夢”,她教會了我們對待艱難的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