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服務》教學實錄、點評與反思
【教學反思:議論文雖說理性強,但卻枯燥乏味,不太符合學生的胃口。我通過自己一段簡短的演講,將歷史重演(重新演繹),讓學生發現問題,找出缺點,從而明白提出觀點僅僅是議論文的第一步,還必須用論據證明自己的觀點。這樣就需要重新把文本再讀厚。這樣從厚到薄、從薄到厚走了一個來回。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們能發現問題,并提出了解決的看法,說明他們已經了解了議論文的特點。】
師:這樣吧,我們先來看第二段“死的意義”這個部分。看看主席到底用了哪些方法證明自己的觀點?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并思考。
(生自由讀)
師:誰來說說主席用了什么方法證明自己的觀點?
生:用了引用、對比、舉例。
師:說得好!以前學習過議論文嗎?
生:學過。
師:好學生,學得真扎實。大聲地再說一遍。
[板書:引用、對比、舉例]
師:引用就是引經據典,引用名人名言,主席引用了誰的話?
生:司馬遷。
師:讀出這句話。
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師:主席為什么要引用司馬遷的話呢?知道司馬遷嗎?
生1:司馬遷是名人,名人的話肯定有一定的道理。
生 2:司馬遷是西漢時期的歷史學家、文學家,所以引用他的話,可以以理服人。
師:是啊,司馬遷是西漢時期著名的歷史學家、文學家,著有文學巨著《史記》。是當時的名人,名人的話肯定有道理,而且流傳至今,被人們廣為傳頌,已經成為永恒的經典。主席引用他的話必定可以以理服人。你能讀好這句話嗎? (課件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悲壯而豪邁的音樂響起,學生配樂吟誦。)
(一生讀)
師:讀得真好,聲情并茂。我們一起讀一遍。
生:(齊讀)
師:其實,我們在課內外積累了許多關于生死的名言,你還記得嗎?
生1: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師:這是李清照的豪情壯志!
生2: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生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生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師:文天祥的。
生5:殺了我一個,還有后來人。
師:那是夏明翰的壯語。
生6: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師:這是陶行知對教育的愛。
生7: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生8: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師:那是陸游深深的愛國情啊。同學們,剛才你們做了和主席一樣的事情——引用。證明觀點時用上引用,可以給人啟迪、引人深思、發人深省。讓我們記住這個證明觀點的好方法——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