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服務》教學實錄、點評與反思
【教學反思:在教學對比手法時,我緊緊抓住兩個“死”字,帶領學生走進文本進行“生死對比”,推敲“死”字在文中的褒貶意義,在對比中進行換詞訓練,讓學生們用豐富的詞匯表達自己不同的思想感情。然后,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讀中,使學生真切地體會出詞語的表達效果,揣摩詞語的情味、色彩,體會鮮明的情感對比,感受作者的強烈愛憎。在扎實有效的朗讀訓練中,不僅使學生的朗讀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更記住了對比這一論證方法。】
師:主席用了引用名言、對比的方法之后,還用了什么方法證明自己的觀點?
生:舉例子。
師:舉誰的例子?
生:張思德的例子。
師:讀出這句話。
生:(齊讀)
師:主席為什么給張思德這么高的評價,他到底是什么樣的人?平時又是怎么為人民服務的呢?由于你們太小對他不了解,老師特意在兩個小時的影片中剪輯了兩分鐘的鏡頭,請同學們好好地看看!想想哪個鏡頭深深地打動了你?(播放電影《張思德》的剪輯片段,教師穿插解說)
師:張思德一生都在跑,風里跑,雨里跑,他跑去干什么呢?送水、送信、送輪胎,這又是去干什么?
生:追豬。
師:唱歌,干活,燒炭,他緊緊抱著的這個孩子啊,在戰火中失去父母,成了孤兒,患上了嚴重的自閉癥,從此不和別人說一句話,但是最后呢?(播放孤兒表演節目后興奮地喊他“爸爸”的感人畫面)
生:(會心地笑)
師:這哭著的啞巴老頭兒不是他的父親,但最后老頭兒卻把張思德當作了親兒子,請注意這樣的細節——(播放他為老人找老花鏡、戴老花鏡,老人喜極而泣的鏡頭)
師:怎么樣?見著張思德了,說說哪個鏡頭深深地打動了你?
生1:最喜歡跳下河去追豬的鏡頭(全場笑),他跳下水想都不想,很可能會送命的。
生2:我喜歡抱孩子的鏡頭。孤兒內心寂寞、孤獨,但張思德卻無微不至地關心他,溫暖他孤獨寂寞的心,他真是一個好爸爸。
師:是啊,他還沒結婚,如果結婚肯定是最好的爸爸。
生3:我也喜歡他追豬的鏡頭,他跳下水,那可是有生命危險的,可他為了老百姓的利益,毫不猶豫、奮不顧身,連命都不要了。
生4:我喜歡張思德幫助啞巴老頭的鏡頭,有一個細節,是張思德為老人戴眼鏡,從這一動作中,可以看出張思德飽含深情、細致周到,充滿了對老人深深的愛。
生5:我喜歡他不停奔跑的鏡頭,因為這一平平常常的動作,說明他一生都在不停地為人民服務。
師:說得好,表揚她!張思德就是這樣一個一生都在為人民服務的人。同學們,一個個精彩的鏡頭,就是一個個典型的事例!剛才你們在說鏡頭,其實就是在舉例子(師再指板書:舉例)。從一個個具體的事例中,我們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接答:為人民服務),什么才是實實在在的——(生接答: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