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服務》教學實錄、點評與反思
【教學反思:主席在文中引用了司馬遷的名言,起到了一錘定音的效果。于是我將“引用”進行到底!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誦讀日常積累的“生死名言”,以及有關的名言警句,使學生在了解這些名言警句的同時,還深深地受到了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在這里,引的是經典,用的是說服;引的是文化,用的是信服。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已經掌握了引用這種證明觀點的好方法。大道無痕,點點皆是!
師:接下來,主席又用了什么辦法證明觀點呢?
生:對比。
師:怎么比?
生:“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
師:(課件出示語句)同學們有沒有發(fā)現其實這句話只講了一個字,哪個字,知道嗎?
生:(齊答)死。
師:(點擊課件:為人民利益而死),什么樣的死是為人民利益而死,你能舉出相關人物事例嗎?
生:(逐一回答)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王二小、邱少云。
師:很好,那這個死該怎么解釋呢?
生:(逐一回答)犧牲、就義、獻身、捐軀、逝世。
師:唉?逝世不是,逝世是自然死亡,記住了嗎?同樣是死,我們把剛才的解釋放在這兒(點擊課件: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可以嗎?
生:不可以。
師:那該怎么解釋?
生:(紛紛舉手,逐一回答)上西天、見閻王、死翹翹、一命嗚呼、送命、下地獄、翹辮子
師:哎喲,用的詞怎么這么狠啊?
生:因為死有余辜。
師:哎,同樣一個字,為什么你們卻用完全不同的解釋?
生:用的地方不同,意義也不同。
師:對:同樣一個字,用在不同的地方,意思就不同,表達的感情也不同。你能通過朗讀把這種感情表現出來嗎,誰來試試。
生:(朗讀這句話)
師:還不錯,就是情感態(tài)度還不夠鮮明。你看,這句話中第二個“死”的前面是“去”,“去死”怎么讀?希不希望他死?
生:希望。
師:希望他快點死,越快越好,巴不得現在就死。那該怎么讀?
生:(眾生搶答)蔑視、藐視、瞧不起、討厭……
師:應該讀得有力,不屑一顧。誰來讀這個詞,并試著加上動作。
生:(受到啟發(fā),飽含感情,讀出憎恨、蔑視。)
師:好,我們一起讀。
生:(齊讀)
師:同學們,在主席的激情演講中,在你們有感情的朗讀中,我們感受到這對比呀,比出了——情感,比出了——輕重,比出了——是非,更比出了——死的意義。讓我們記住這個證明觀點的好方法——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