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服務(wù)》教學實錄、點評與反思
師:說的真好,你的課外知識真豐富。同學們,剛才她的這段話中,用了哪些方法?
生:引用、對比、舉例。
師:她把我們今天學習的方法都用上了,好樣的!活學活用!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們有沒有收獲?你的收獲是什么?
生1:學到了證明觀點的好辦法,引用、對比、舉例,以后要證明觀點的時候可以用,這樣能以理服人。
生2:我學到了找關(guān)鍵句、關(guān)鍵詞。
生3:我知道了張思德的感人事跡,學習了他為人民服務(wù)的精神。
師:很好,這節(jié)課我們不僅學習了張思德的為人民服務(wù)的精神,還知道要證明觀點的時候可以用上引用、對比、舉例這些方法,這樣可以以理服人,為我們以后學習議論文打下了扎實的基礎(chǔ)。
【教學反思:讀中悟?qū)懀詫懘僮x,進而形成一種良性的讀寫互動,當是閱讀教學指向體驗和表達的一種深刻的課程教學形式。在這里,學生的寫話實踐是基礎(chǔ),而教師的指向言語表達、示范式的形式評價,則是本流程畫龍點睛的秘妙所在。“點”是點燃,點燃學生的語文激情;“點”是點醒,點醒學生的語文意識;“點”是點撥,點撥學生的語文法則;“點”更是點化,點化學生的語文人生。】
五.升華主題,傳承精神
師:學完這篇課文,老師想起了一個人,想起了他的一句話。就是著名文學家臧克家的話“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張思德就是死了還活著的人,他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課后請同學們搜集有關(guān)張思德的事跡,讓他的這種為人民服務(wù)的精神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里開花結(jié)果。
師:謝謝同學們,你們幸苦了!
生:為人民服務(wù)!
【教學反思:新課標一直強調(diào)“我們是用課本教,而不是教課本”。課本知識是呆板的,而且具有它一定的時間性和內(nèi)容的局限性。因此,每當我們學習一篇文章時,都要事先做好篩選工作,力求做到去偽存真,并加以升華,讓學生在接受知識教育的同時,還應(yīng)受到思想教育,以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為人民服務(wù)》點評
關(guān)塘小學在我市小學教學教研中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這當然得力于楊錦剛校長對教研工作的支持和重視。近年來,在學校經(jīng)費非常緊張的情況下,關(guān)塘小學依然能分期分批地安排教師赴南京、滁州、定遠、淮安等地外出學習,并給外出教師提要求,分任務(wù),壓擔子。要求外出學習教師認真聽,認真記,認真反思。我們也鼓勵教師像吳迎春老師這樣先“囫圇吞棗”,再“反芻”消化。今天,就是我們反復咀嚼、消化的過程。我們要透過吳老師帶回的這個經(jīng)典案例,透析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所包含的教學新理念。
《為人民服務(wù)》是一篇演講稿,屬議論文范疇。課文本身無故事情節(jié),也沒有華麗的詞藻,且說理性較強,大部分同學會覺得枯燥無味。同時,主席的這份演講所反映的內(nèi)容,距今已60多年,學生對當時的時代背景知之甚少,對文中的一些話語不易理解,難以引起情感上的共鳴。這樣的課如何去上,如何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