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年級下學期第五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 教學方法獨特, 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初看課題,我并沒有太在意這篇文章?杉氉x一遍后,我感覺《我最好的老師》是一篇充滿理性的文章,思辯色彩濃厚,主題明確,不僅對學生學習很有啟發,還引發了我對以后教學理念的思考。再研讀課文,我就怎么也放不下了:教學達標課,我就選定這篇課文了。
教學時,我先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師是什么樣的?”入題,待學生七嘴八舌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后,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么樣的呢?”,將學生帶進課文。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學生獨立閱讀之前,我指導了學生學習的方法,然后給予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效果的檢查。雖然這是公開課,在座聽課的除了?己诵〗M成員外,還有外校的九名老師,但是,我沒有把這一環節作為花架子進行敷衍,而是實實在在地讓學生自學、討論,并對各個自學環節進行檢查、給予評價。
在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以后,我引導學生就“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闭归_了重點內容的突破。學生自然談到了科學課上發生的事情。我順勢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如果你是懷特森老師的學生,面對這種種出人意料的舉動,你會怎么想?哪些詞語才足以表達你當時的心情?在學生忿忿然時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產生內心真實吶喊:算哪門子老師?然后及時轉換角色:“懷特森先生怎么做的?在我們這個群情激憤的教室里,請懷特森老師獻身!睂W生紛紛扮演懷特森先生義正詞嚴卻又語重心長地侃侃而談,把本是半直接引用,半間接引用的懷特森先生的一番話條理清楚地表達了出來。這一環節的設置,不僅將課堂氣氛引向了高潮,而且讓學生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對懷特森先生的做法進行理性分析與判斷,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并且在以后的學習中內化為一種學習態度。
在教學的結尾,我還設計了一個小練筆: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你認同這樣的觀點嗎?說說你的看法。從學生上交的練筆作業來看,除了兩個學生認為這樣會讓學習不好的學生無所適從外,其他人都從不同側面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了論證,有的甚至還引經據典呢!
我發覺,在整個授課過程中,與其說是我引導學生經歷了一次情感的轉變,還不如說是學生引發了我對自己以往教學的一種覺醒:無論授人于魚,還是授人于漁,都必須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欲,也就是文中所說的每堂課都是“冒險”。一旦擁有了“學習興趣”這位“最好的老師”,教師的教就成功了一半了。對于那些循規蹈矩不愛動腦或者調皮搗亂根本不想學習者,不讓他們的大腦“睡覺”尤其重要。
上完了那堂課,我更愛《我最好的老師》了!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
《我最好的老師》一文是第十二冊第五單元中四篇文章中的最后一篇。而這個單元的重點是讓學生在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過程中,感受科學家在每次成功中不可或缺的科學精神,體會科學精神的內涵,同時,也能初步學會用具體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從這個單元的整體來看,本文在單元中所承擔的角色,應該是領會科學精神的內涵,鞏固用具體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而細讀本文之后,我以為《我最好的老師》一文更為突出的是要讓學生在借助對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學方法及其他的充滿著個性與哲理的話語中領會科學精神對于學習與成長的意義。所以,這篇文章在人文方面更為突出,而在語言表達上缺少一些特色。不過,在布局謀篇上,本文還是有著另人咀嚼的地方,比如全文特別注重對懷特森先生語言的描寫,學生如能緊扣他的語言進行讀悟,便能很是容易地體會到敢于質疑的科學精神;又如,文章的開篇還是很有特色,能很好地激起學生讀文的興趣,而文章的結尾也耐人尋味;趯滩牡倪@種理解,在教學設計中,我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