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第19課千年夢圓在今朝導學案
教材分析:
課文敘述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為實現飛離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夢想所進行的不斷嘗試和追求。重點記敘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熱情贊揚了中國航天事業工作人員熱愛祖國、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學情分析:
學生對航天知識了解比較少,課前可以讓學生搜集關于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資料,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概況,豐富背景知識,增強民族自豪感;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可以簡單寬泛地提示學生“你讀懂了什么;”也可以抓住“夢”和“圓”引導學生讀懂課文。
學習目標:
1、通讀課文,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2、默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和千年夢圓的經過,激發民族自豪感。
3、學習在具體的事實描述中說明道理的寫法,體會中國航天人團結合作,默默奉獻,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學習重難點
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以及最終實現夢想的原因。
學習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搜集中國以及世界載人航天飛行的有關資料。
2.“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的有關情景。
學習時數:1課時
學習過程:
一、出示課題,質疑課題。
1.出示課題,讓學生先說說課題字面的意思,特別要理解“圓”的意思,“圓”就是使完滿,使周全的意思。
2.圍繞課題質疑。
對學生提出的疑問進行歸類梳理,大致可以歸納為這樣幾個問題:千年的“夢”是指什么?千年“夢”是怎么圓的?為什么千年的“夢”今朝圓了?這些問題可以成為研讀課文的主要線索。
二、帶著疑問,初讀課文。
抓住“夢”和“圓”引導學生讀懂課文。
課文寫了什么夢?怎么圓的?
帶著問題快速默讀課文,在課文中尋找答案。
三、細讀文本,尋根溯源。播放課件
1.“神舟五號”能順利升天,你認為應該歸功于誰?請你仔細讀讀課文,在有感觸的地方圈圈畫畫,特別有感觸的地方可以有感而發,寫上批注。
交流感受
(1)楊利偉是有功之人。
(2)還要歸功很多無名的英雄。“一百一十多各單位直接承擔了……夜以繼日地苦戰攻關”所以說“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凝集了“成千上萬人的努力”和他們的心血與生命。
(3)歸功于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英明決策。
同學們,一個英雄的背后往往還站著無數的無名英雄。你知道嗎?──為了保證“神舟五號”
的成功發射,科學家們共設計20種救生方案保證航天員安全,針對飛船系統的故障對策有139個;8位科學家未見飛天身先死,這些科學家有的是倒在出差的火車上,有的犧牲在實驗室,他們努力了數十年卻沒能看到飛天成功的壯麗場景。
2.千年夢圓在今朝。(1)說說我們千年的尋夢過程。
中國明代的官員萬戶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試驗乘火箭上天的人——雖遭受了無數失敗,炎黃子孫卻始終沒有放棄習離地球的努力——1949年,中國航天事業呈現出勃勃生機——1970年4月24日,太空中第一次響起了中國人的聲音——1992年9月21日,黨中央決定實施載人航天工程——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發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