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下冊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第二板塊:依依惜別》教學設計
贈言后邊帶上贈送者的姓名、年月以及有關住址一類的個人通訊資料,以便為制作同學錄做準備。
【設計意圖:綜合性學習重方法,重體驗。結合課本提供的閱讀范例,通過學生的體驗、探究以及教師的點撥、示例使學生認識寫贈言的基本要求。】
四、寫贈言、交流贈言,表達感情
1.課堂上學生在八人小組之內互寫贈言,進行交流。通過小組內寫贈言的實踐,使學生掌握贈言的基本寫法,并及時糾正一些毛病。進而延續到課外時間再為其他同學寫贈言。
2.教師在課外為學生題寫贈言,贈言要重在鼓勵,因人而“言”。
3.小組內學生互贈贈言。
4.評一評:
學生把收到的贈言,讀一讀,評一評:誰寫的贈言最有個性;誰寫的贈言最風趣;
誰寫的贈言最幽默;誰寫的贈言最有文采。
5.教師指導學生,在評議中要注意杜絕庸俗的傾向,對一些比較消極的贈言,要及時予以引導,要看到生活中的光明和未來。
【設計意圖:綜合性學習突出學習目標的綜合。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通過交流贈言活動,回顧小學生活,抒發惜別之情。】
五、制作同學錄
1.指導學生在完成小組內同學錄的制作。
師:同學錄應包含哪些項目,才能滿足聯系的需要。
學生討論,并明確: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家庭住址、聯系電話、家長情況等基本信息;以及個人興趣愛好、特長、理想、身高、體重、生活照片等附帶情況。
2.指導學生完善同學錄。
小組同學錄完成之后,同學之間相互借鑒一下,看別人的同學錄制作的有什么特別的個性、創造性值得自己參考,特別是在實用價值、收藏價值、文化特色等方面要注意發揮自己的創意。
3.通過在小組內進行試點制作后,布置在課外進行制作全班的同學錄。
【設計意圖:拓展不僅是知識上的,還有方法上的;不僅是交流內容的拓展,還有交流方式的拓展。語文教學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通過制作制作同學錄,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學會在各個領域里用語文,在運用中進一步學好語文,獲得現代社會所需的語文實踐能力。】
六、布置下一階段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圍繞“為母校做點事”的主題,在課外對學校進行一次調查,發現母校建設中還存在哪些問題,進一步確定采用什么方式開展小組活動,為母校做點事。
調查以小組形式進行,提示學生在小組內進行細致的分工,讓每個成員根據調查內容和自身的特長,承擔一項任務。例如:可以有的負責數據統計,有的進行校園采訪,有的上網收集資料,有的負責歸類等。調查結束后,將材料分類,準備在下節課中交流。在合作組內,分工可能不均,但要求,每個學生至少負責一項任務,人人都要參與,不能包辦代替。
【設計意圖:綜合性學習通過學生有目的地搜集和處理信息,拓寬了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砥礪能力。】
第二課時為母校做點事
湖北省棗陽市楊當鎮徐寨小學 丁永榮
【教學目標】
1.用寫倡議書、建議書、演講稿、書信等方式表達自己對母校、老師的情感。
2.制訂實踐性活動計劃,為母校建設出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活動
1.多媒體播放《讓我們蕩起雙槳》《童年》等歌曲激起學生對兒童時代的懷念,對小學生活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