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這樣的老師》的教學設計
二、自主學習,深入感知課文
(一)批注理解
教師出示自學提示:
1)默讀課文1——11自然段。
2)思考:在經歷的這些事件中,我對懷特森老師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請在文中標畫出來。
學生可根基課文中的內容總結出我的心情變化:
預設喜歡-——懷疑——不滿——理解(良苦用心)
預設學生可能標注這些句子.
a “我們饒有興趣的傳看,記筆記,有的同學還畫了圖。我心中暗想,這回我遇到一位博學的老師了。”(喜歡)
b“可是,當試卷發下來的時候,我卻驚呆了:我答的每道題旁邊都打著大大的紅叉!怎么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師講的寫的呀!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錯了。”(懷疑)
c “那你為什么要在課堂上鄭重其事的講?為什么還要考試?這種老師算什么老師?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頭,我緊緊抿住嘴唇,控制著自己不嚷出來。教室里響起了不滿的議論聲。”(不滿)
d 他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什么(理解)(一)此環節設計學生運用“質疑探究的方法”自行學習并
再讓學生概括的說出我對懷特森老師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之后讓學生結合著批注的句子說出自己的理解.
(二)讀中悟情
追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學生再次讀文走入人物的心理,體會懷特森老師這個人物的特點。
1、指名讀1-2自然段,
2、分角色指名朗讀(3-8自然段),
要求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如果當時你就在這間教室,面對此情此景,面對這樣的一個老師,你想說些什么?全班交流。
3、自由讀9—10自然段
面對我們的無理,懷特森老師又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此時你認為這是一位怎樣的老師?學生自由讀9—10自然段。讀后找學生談出自己的理解。
3、齊讀11自然段
從老師樸實的話語中,我們總能學到點什么?我們也漸漸地明白了懷特森老師的良苦用心,懷特森老師的課每一節課都不同尋常——學生接讀11自然段。教師追問: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
(三)讀寫結合
懷特森老師的課生動、幽默、不同尋常,他的課又給我們帶來哪些影響呢?
1、請小組結合“懷特森老師教我們科學課之前和之后,我們又是怎樣學習的呢?”這一問題在自讀的基礎上展開討論。
2、句式比較:文章14自然段出現的“正視”一詞換成“看著” 行嗎?學生通過反復研讀,從中體會其中的不同含義?
此時此刻,你認為“懷特森”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寫出自己的看法。
請你把這個句字補充完整:我正視著他的眼睛,告訴他:“你錯了。”懷特森老師是一個——————的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