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見了大海》教學反思
《我看見了大海》教學反思
今天早上臨時接到常校長的通知中心校領導來聽課,讓我準備一下。因為下午放假,我沒有打算講新課,可是······特殊情況只能特殊對待了。我看了看表,還有二十分鐘的準備時間。深吸一口氣,我開始整理自己的教學思路。
在市教委的號召下,最近的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搞得異常火熱。盡管自己在教學中也常采用,但一直覺得用的不夠順手,對學生還是不敢放手,課堂時間也經常把握不好,在種種顧慮和擔心中我迎來了上課鈴聲。
然而這節課卻讓我出乎意料,孩子們帶給我的是驚訝,是興奮。
在自學階段,我讓學生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體會文中的主人公河子遇見繼父前后對待生活分別是什么樣的。他們找的很認真,和組員交流之后,由組長推薦一名成員紛紛走上講臺,板書自己這一組的最終結論。看他們那種積極的態度,那種認真的樣子,讓我第一次體會到師生互動帶來的愉悅。接下來是重難點的突破,“作者沒有看到大海為什么卻說自己看到了,這矛盾嗎?”在組長的帶領下,他們湊在一起,盡管有些學生的回答不是很正確,但他們學會了傾聽,學會了借鑒、批注,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課前的質疑中王豪杰提出了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最后一句話中的省略號表示作者話沒有說完,那么他還想說些什么,這也恰巧是我設計的小練筆環節。我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大膽想象。一段段優美的文字躍然紙上:伯伯,我看見了大海,這海是那么寬闊,那么美麗。我一定會在這片“大海”中好好生活的!感謝你伯伯,是你帶領我走出自卑,讓我對人生充滿了信心。沒有你我可能還是那個自卑、膽怯的孩子,沒有你我怎能融入生活這片大海呢?······這一段段話語從他們口中輕輕吐出,讓我感動,讓我欣慰!
一堂課總有不足之處,最后的小組評價我忘記了,也沒有照顧到沒有發言的小組。可是我會一如既往的走下去,為了這些可愛的孩子們!
《我看見了大海》教學反思
《我看見了大海》是一篇感人至深、耐人尋味的文章,這篇文章載入課本的時間不長,因此,具有較寬泛與自由的教學空間。最近,由學校領導和眾多語文教師共同參與,我們對文章進行了詳細解讀,并針對學生特點進行教學設計。下面,就授課中幾個感受頗深的環節進行分析:
教學片段一:
1、師:通過初讀,我們知道了河子在繼父的帶領下走出了家門。冬天到了,在溫暖的火爐旁,繼父又在給河子講海的故事。
(課件出示第18自然段。指名讀海的故事:“海水是藍的,和天空一樣藍;海水是咸的;海很大很深;海里有魚,大魚小魚;海上有船,大船小船……”)
聽他讀,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仿佛真的看見了大海。
生2:我感覺大海非常的美。
打開書,自由讀,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2、師:做難度較大的家務活,繼父是想讓河子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可是,難度較大失敗的可能性也就大,當河子遇到困難時,你知道繼父會怎么做嗎?
課件再一次出示第18自然段,師生動情講述:“海水是藍的,和天空一樣藍;海水是咸的;海很大很深;海里有魚,大魚小魚;海上有船,大船小船……”省略號逐一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