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六、課外延伸
1、看幻燈片,解說:
同學們,世界并不完全太平,許多地方的人民仍在飽受戰爭的苦難。1、在戰火中,美麗的家園,變成一片片廢墟。2、炮彈在肆虐,飛機在轟鳴,彌漫的硝煙使白晝變成黑夜。3、飽受戰爭苦難的人們,饑寒交迫,無家可歸……
2、“企盼世界和平”僅僅是雷棣一個小孩的心愿嗎?(不,他代表著千千萬萬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所有熱愛和平的人們。他們雖然膚色不同,語言不同,但熱愛和平,企盼和平,向往人類的和諧友好相處的心愿是相同的。追求和平,維護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的事業。
3、全班起立,朗誦《和平萬歲》
和平,一個多么親切的字眼!
一個世界兒童、婦女、老人,迫切擁戴的字眼。
和平,一個與戰爭相對的字眼!
一個在戰火紛飛的時候,溫暖人心的字眼。
熱愛和平,人類就會永生,
維護和平,社會就會發展。
有了和平,才有美好的家園,
有了和平,才有幸福的明天。
讓我們的心為和平而跳動
讓我們的牽手起來為和平祈禱
讓和平的陽光永遠普照人間
讓和平的雨露永遠滋潤心田。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呼聲
和平——萬歲
萬歲——和平!
教研活動記錄:
主評:建陽市實驗小學 翁娟秋
本真的教學,靈動的課堂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敘述了中國男孩雷棣在得知父親雷潤民為維護世界和平捐軀的消息后,自強不息,奮發圖強,決心完成父親未完成的事業——為世界和平作貢獻的一個故事。課文篇幅較長,但語言平實,內容生動,感人至深。
在自己教完《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后今天再聽張老師執教,有了頗深的感悟。張老師始終追尋著的是語文教學的本真和靈動,對學生進行著實實在在的語文教育,學生在張老師的引領下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真真切切地讀課文,并享受著學習語文所帶來的愉悅。
一、扎扎實實教語文
語文學科是基礎工具性學科,母語是民族之魂,國家之根,智慧之泉,創新之源。從小打好學習母語的基礎,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至關重要。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奠基固本,要求切實,訓練扎實,效果落實。
在今天的課堂上,張老師從對教材的分析到教學的過程,到處都體現了“扎扎實實”的做法。
1、把握教材主要內容,理清課文敘述條理。
在談話導入之后,張老師引導學生回憶課文寫了父親犧牲之后,雷棣成長過程中經歷了哪幾件事情?你印象深刻的是哪些事情?這一教學過程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很有必要,扎實有效的讓學生把握教材主要內容,再一次梳理了課文的敘述條理,為課文重點內容的解決做下了鋪墊。
2、學習課文寫作方法,引領閱讀與寫作的融合。
張老師在學生充分朗讀、理解、感悟文本之后,并沒有就此停駐,而是在此基礎上繼續升華,讓學生發現課文中重點突出,詳略得當,重點部分的兩部分又分別運用了概括描寫和具體描寫的不同策略,引領學生從讀到寫的融合。
二、真真切切讀課文
語文課文教學應以讀為先,以讀為本。崔巒先生曾講過:課堂上一定要讀書,要充分地讀,整段,整篇地讀,用各種方式讀,沒有瑯瑯讀書聲的閱讀課,沒有每個學生充分閱讀的閱讀課,不會是高質量的閱讀課。在今天的教學中,張老師從以下兩個方面,讓學生真真切切讀課文。
1、多種方式讀課文:《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一課,張老師運用了默讀找出描寫雷棣發奮讀書學習的有關內容,用了指名讀發奮讀書的課文,分析理解后再次引讀相關內容。謝絕幫助段落,采用齊讀課文,指名朗讀重要語句,教師模擬“教授”學生模擬“雷棣”走進角色讀相關內容。如此反復讀課文,學生自然理解了課文內容,感悟了文本蘊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