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從軍征》教學設計
設計思想:1、根據新的教學理念,本著讓全體同學積極參與的原則,能過多種形式的誦讀,在整體上初步感知詩篇的思想、內容,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
2、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六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在思維上偏重感性,所以在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本教學設計在導入上注重聯系生活實際、國際形勢,創設情景,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引導學生運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因此在完成本課教學的重點時,采用了小組討論的形式,大家共同研究,分析課文內容,了解課文主旨,互相取長補短,效果很好。
4、注重讀寫結合,寫作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教學設計就設計了寫作的片斷練習,同時也結合了課文內容,加深了對詩的理解,達到了一箭雙雕的目的。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借朗讀、想象加深對詩歌的理解,領會意境。
2、過程與方法:讀—議—講—問—拓—畫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認識戰爭的殘酷,增強和平意識。
教學重點:體會詩歌意境,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從文章樸實的語言中體會詩中蘊含的深刻主題。
教學流程:
一、激qing導入:
同學們,全球關注的伊拉克戰爭已告一段落,但戰爭給伊拉克人民帶來沉重的災難,從古到今,在人類歷史上可以說戰爭不計其數,有人曾做過這樣的統計,在人類五千年文明史里,和平年只有392年,打個比方,如果把五千年看作一天的話,一天中有23個小時在打仗。我國古代戰爭的頻繁,同樣給百姓帶來巨大的災難,十五歲從軍到頭發蒼白才拖著傷殘的身軀回到故鄉,這又是怎樣的悲劇,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戰爭題材的古詩《十五從軍征》。
二、誦讀體味:
1、師范讀:正音
2、生讀(反復)
3、片斷朗讀。指導朗讀,重讀、停頓指導
4、繼續朗讀
三、探究討論:
學生以四人小組進行討論探究。
思考題:
1、《十五從軍征》是一首什么詩?
2、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用自己的話講成故事。
3、“松柏冢壘壘”說明了什么?“兔從狗竇入------井上生旅葵”幾句詩,帶給你的感受是什么?
4、為什么老翁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5、說一說讀了這首詩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四、明析深化:
1、《十五從軍征》是一首樂府詩。(小資料)
2、指導學生把詩的內容講成故事。(用自己的話)
3、從“松柏冢壘壘,兔從狗竇入------井上生旅葵”說明老翁家人都已不在人世,原本溫馨的家已成為荒涼之地,這一切是殘酷的戰爭造成的。
4、最深的感受:詩中的老翁實在太可憐了,然而現實就是如此悲慘,由此引導學生領悟出此詩主題,揭露封建兵役制度的殘酷,戰爭的殘酷。
五、拓展引申:
1、播放美伊戰爭后,伊拉克人民生活鏡頭。
2、讓學生談一談對伊拉克戰爭的看法。
3、教師小結:世界需要和平,人民反對戰爭。
六、課堂練筆:
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寫一段話描寫老翁回家后的心理活動(字數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