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從軍征》教學設計
一、 激qing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知道我們同學都積累了很多的古詩,今天在這兒能展示一下嗎?誰愿意背一下自己最喜歡的、最拿手的古詩?
你們背誦的大多是唐詩,那同學們有沒有聽說過樂府詩?咱們以前學過樂府詩嗎?(長歌行)知道什么是樂府詩嗎?
“樂府”是指古代一種帶音樂性的詩體名稱,可以和著音樂而唱。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和樂而唱的詩。
今天我們就來學一首樂府詩——《十五從軍征》。
二、破解題意,咬文嚼字激感情
師;讀課題你們知道了什么?
生:十五歲就參軍了。
師:從軍是參軍,征是什么意思?“由國家召集或收用”這里是被征入伍,有被迫的感覺。
那詩題的意思是什么?
三、初讀詩歌,了解詩意醞釀情
師:十五歲被征從軍離開家鄉,當他回家時會看到什么樣的情景呢?
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生字的音。多讀幾遍,直到讀順為止。
匯報。正音。指名讀詩。齊讀詩。
師:現在請同學們借助注釋,看看這首詩大概講的是什么意思,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記號。(學生自學)
師:在理解詩意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同桌交流一下。
師: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哪些問題?
師:了解了詞語的意思,請大家結合剛才的交流,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生自己試著說一說)同桌之間互相說說。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詩的大概意思?
四、品詞析句,對話文本悟詩情
師:詩讀了好幾遍了,如果請你用一個詞來表達你讀詩的感覺,你會用哪個詞?(悲傷……)
師:詩中的主人公十五歲從軍什么時候才得以回家?(板書:八十始得歸)他當了多少年的兵?(生:65年)。65年啊,兩萬三千七百二十五個日日夜夜啊,這是人生絕大部分的歲月。這樣漫長的歲月,他是怎樣度過的呢?
生;他白天打仗,夜里肯定思念親人。
師:哪些親人?
師:在這長長的65年里,他是孤獨的生活在血雨腥風中。多年來他從不知道家人的消息,卻又無時無刻不思念著親人。今天他終于踏上了回鄉的路程,體會一下:此時的他心情怎樣?(匯報)他走在回家的路上會想些什么?
但是你們卻從詩中讀出是悲涼 …… 是哪些地方,哪些詞語向你傳遞著這樣的感覺呢?請同學們再靜靜地讀詩,劃出如下相關的詩句:老兵回到家鄉,他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匯報。
師:他聽到了什么?(生讀)“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用你自己的話說說。
師:同學們,那是墳墓嗎?那不僅僅是墳墓啊,那里是他的親人啊,那里躺著的是他的父母兄妹啊!
師:假如你就是老人,聽到鄉里人的話,這時候的你會是什么反應,什么心情?生……
師:鄉里人”的回答卻如站在冰天雪地里當頭澆下一盆冰涼的水。滿心的期盼滿心的希望化為烏有,又怎能不心涼呢?
心中設想的種種和家人團聚的場景,可誰知道卻是這樣的消息,這讓人怎能不悲傷呢?
六十五年的風霜雨雪,六十五年的苦苦思念,向誰傾訴、向誰表達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壘壘墳冢嗎?這讓人怎能不心碎呢?
他又看到了怎樣的場景呢?
生:讀(配樂)
師:這是怎樣的畫面啊!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展開你們的想象。
你們看到了怎樣的畫面?把你的感受寫在臉上,把你的體會融進聲音里。
師:這就是他現在的家,就是他幾十年魂牽夢繞的故園呀?在他的記憶里,在65年前他離家時,他的家,可能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請同學們猜一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