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二首《十五從軍征》反思
教學目標:1. 知識目標:積累字詞,理解詩歌含義2. 能力目標:翻譯詩歌,體會作者思想感情3. 情感目標:體會勞動人民對和平的熱愛和向往設計理念:詩歌是古代文明的一種,蘊涵著豐富的文化不同詞語的含義的掌握,教給學生相應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掌握學習的方法。教學流程:(一)導入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反映戰爭的詩歌,大家記得是什么嗎?讓學生背誦《出塞》,提問有關《出塞》的知識(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今天,我要告訴給大家一個新的知識“樂府”(板書展示學生不知道讀音),老師先不告訴大家念什么?請你把書翻到小資料看一看讀一讀有關它的介紹,現在你知道念什么了吧,念yuè(二)知識補充大屏幕補充“樂府”知識,學生強化記憶“樂府”2分鐘提問學生說出主要內容即可(一個學優生,一個中等學生,一個學困生)連續三次提問學生主要內容樂府民歌主要包含這樣四個方面:① 對封建剝削和壓迫的反抗② 對封建禮教和婚姻制度的抗議③ 對戰爭和徭役的揭露④ 對統治階級內部丑惡的揭露今天我們來學習《十五從軍征》(漢)《樂府詩集》,這首詩屬于哪部分內容?(戰爭和徭役)還沒學習呢?你為什么一口咬定是戰爭和徭役呢?(題目《十五從軍征》看出來的)那么,到底這首詩是不是這樣呢?現在我們就一起看一看(三)朗讀詩歌教師朗讀2遍,學生注意正音,大屏幕出示字音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ā 道逢鄉里人,“家里中有阿誰?” zhǒng lěi“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dòu zhì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 kuí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chōng gēng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yí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學生跟讀一遍,學生自讀(3分鐘)找2個學生朗讀,學生正音評價,教師總評(四)分析詩歌讓學生在讀過6遍后的基礎上,說說詩歌主要講了什么內容(2名學困生補充說)有一些句子不知道什么意思,大體意思能說對這時,出示大屏幕重點字、詞的意思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始:才 道逢鄉里人,“家里中有阿誰?”道逢:在路上遇到 阿:語氣詞,無意義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冢:墳墓累累:多的樣子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狗竇:狗洞 雉:野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旅:野生 葵:葵菜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舂:放在石舂里把谷類的殼搗掉羹:糊狀食物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貽:送,送給,贈送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現在,請同學們看看除了這些字你還有哪些字詞不理解,沒有了那么請你結合這些詞看看這回你能準確說出這首詩的含義了嗎?(給3-5分鐘組織語言)找學生說,教師評價總結,出示大屏幕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十五歲就應征去參軍,八十歲才退伍回故村。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路上他碰到一個鄉鄰,問“我家里還有什么人?”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遠遠看過去是你家,松樹柏樹中一片墓墳。 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 近前看兔子從狗洞里出進,野雞在屋脊上飛去飛來。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院子里長著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環繞著井臺。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捋些野谷舂米來做飯,摘下葵葉煮湯算是菜。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湯和飯一會兒都做好了,不知道贈給誰,只有獨自一人,吃得很悲哀。出門東向望,淚落沾我衣。 走出大門向著東方張望,老淚縱橫灑落在征衣上。(五)指導背誦學生記憶,在充分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行當堂背誦(背誦3分鐘)找學生試背誦效果不好,教師指導學生有序的背誦(背誦3分鐘),指導(板書):征戰時間久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歸鄉問路(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家中境況 “看”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