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從軍征》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1、了解詩歌大意,學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聯想、想象,揣摩理解詩句含義,初步把握樂府詩的語言特點。
2、在熟讀的基礎上,揣摩詩歌表達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讀。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殘酷,感受戰爭給人民生活帶來的苦難,激發學生熱愛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學難點: 了解詩歌大意,學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聯想、想象,揣摩理解詩句含義,初步把握樂府詩的語言特點。
教學準備: 學生:讀通詩句,對難字注音,標注自己不理解的詞句。
教師: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1、師:昨天通過預習,我們知道7單元的主題是“戰爭”,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曾經學過哪些有關戰爭的課文?
生1:我們學過一篇叫做《炮手》的文章。
生2:還有《雞毛信》
師:是啊,記得主人公是。。。。(生齊:海娃)
生3:五年級時,我們還學過《生死攸關的燭光》,講的是二戰時期法國伯瑙德母子三人在戰爭中機智勇敢面對敵人的故事。
師:你記得可真清楚。還有嗎?
生4:還學過《草帽計》
師:恩,是啊,這是一個在戰爭中使用的計謀。使用這個計謀的是?(生接說道:賀龍)
2、師:這僅僅是我們在課本上學的有關戰爭的課文。其實,描寫戰爭的文章遠不止這些。因為從古至今,戰爭一直是人們關注的主題。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詩,也是與戰爭有關,題目是:(生齊讀:《十五從軍征》)。
二、解詩題,知詩人:
1、師:在詩的題目中,從哪兒可以看出是與戰爭有關的?
生:我從“從軍征”可以看出的,意思是被征到軍隊里打仗。
2、師:這首詩是兩漢時期的樂府詩,選自(生齊讀:《樂府詩集》),記得我們在第6冊的語文天地里曾學過一首樂府詩叫做:(生齊說:《江南》)。關于樂府詩,我們書上87頁小資料有詳細的介紹,我們一起去讀一讀。(生讀)
3、師:樂府詩有的來自民間,有的是后代文人模仿樂府古題所作.而我們今天學習的這首,它來自勞動人民中間,沒有具體的詩人。我們再讀課題:《十五從軍征》
三、初讀詩歌,了解詩意:
1.師:當你在預習時第一次讀到詩的題目時,有沒有問題想問?
生1:我想知道是誰在15歲的時候去打什么仗?
生2:他為什么要去打仗?
生3:結果活著回來了嗎?
(師做副板書:誰?打什么仗?為什么打?結果?。)
2、師:通過昨天預習,你知道這首詩主要寫的是一件什么事呢?
生1:主要是講了一個80歲的老兵退伍回到家里,卻發現自己家里親人沒有了,家也荒蕪了的事情。
3、師:它通過寫老兵回鄉的經歷是想告訴我們有關戰爭的什么呢?要解決這個問題,讀通這首詩是基礎。我請一個同學來讀讀這首詩,看看大家預習的情況怎么樣。
(一生讀詩歌)
師:評價一下,讀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她讀得很流利,就是有點快。
4、師:是呀,讀得有些著急,要是能靜下來讀得慢一點就好了。這首詩歌有很多生字比較難,咱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容易讀錯的字:(出示課件,生跟讀:冢,竇,雉,舂,羹,貽.)
5、師:在預習中,除了字音,還有哪些詞不太理解呢?請大家先在小組里互相交流解決。(生在小組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