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從軍征》教學設計
師:他家中親人可能有—— 他家的院子里可能有——
師:他家的屋子里可能有—— 他們在一起怎樣的生活——
師:如今這一切都不存在了。
曾經是炊火融融、庭園整潔;如今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讀
曾經是家人團聚,共享天倫;如今卻是:——讀
師:人去屋空,人亡園荒。剩下的只有:——(男生讀詩句)
師:苦苦思盼的親人成了荒野枯骨,溫馨熱鬧的家園是一片荒涼破敗,唯一能看到的,只能是:——(女生讀)
4、師:這樣的家園,這樣的場景,老人做了什么?(指名讀: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師:離家幾十年,終于回來了,他會想做什么?他本想做一頓熱騰騰飯菜來孝敬父母,如今卻是——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指名讀
師:他本想在家里和兄弟姐妹歡聚一堂,如今卻是——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師:他想有一個溫暖舒適的家,如今家已是——出示:松柏冢累累 (齊讀)
師:白發蒼蒼的母親,年邁多病的父親,親愛的兄弟姐妹,他們在哪里?
他們已是——松柏冢累累。
這樣的一頓飯,吃起來是什么味兒呀?讓我們讀出他心里的苦吧!
5、師: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六十五年的思念,聽到的是令人悲傷的消息;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六十五年的期盼,看到的卻是荒涼破敗的家園;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六十五年的艱辛,卻依然過著悲苦不堪的生活。
面對這一切,老人又能怎么樣呢?他只能是:(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師:這滴滴流淌的是怎樣的淚啊!他為誰而哭呢?他會想些什么呢?(這是無奈的淚、痛苦的淚、悲傷的淚)
師:漢代連年征戰,民不聊生。曹操的《蒿里行》這樣寫道:“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老兵的遭遇僅僅是他一個人、僅僅是他一個家庭嗎?
師:是什么原因造成百姓們悲慘的生活呢?
殘酷的戰爭使無數的家庭成了——出示:松柏冢累累
(背景音樂響起)師:用你們動情地誦讀展現老兵的悲苦吧!能背嗎?
師引:十五歲的少年被征從軍,直到——
他急切地往家趕,心中設想著和家人團聚的情景,在路上,他遇見——
鄉里人用手一指前方,很不忍心地告訴他:——
他來到家中一看,這是怎樣的一幅景象啊!——
家是這樣破敗,但生活還得繼續呀!于是他——
做好了飯菜無人可以分享,他只能——
五、總結全課,感悟內涵升華情
聽到老兵的悲吟,相信同學們一定會有很多的感觸和想法。此刻,望著默默流淚的老人,你想對他說什么?你對戰爭有什么看法?
【交流匯報】
師:無論是怎樣的戰爭,帶給百姓的只能是無盡的苦難,因此,渴望和平,是從古至今,咱們每一個老百姓共同的心愿。然而今天的世界上,依然硝煙不斷,依然有無數的家庭因戰爭流離失所、妻離子散。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和諧而又溫暖的大家庭里,能為這些飽受戰爭殘害的人們做些什么呢?
板書設計: 十五從軍征
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