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及評析
重點突破 循文悟情 反芻升華——《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及評析一、教材簡析
《理想的風箏》是蘇教版國標本12冊的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蘇叔陽回憶了恩師的音容笑貌和在一起的愉快生活。課文以三個特寫“鏡頭”——笑談腿疾、板書、放風箏,來表現恩師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表達了作者對恩師的深深懷念之情。
二、設計理念
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中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夫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透過語言文字,品味文字蘊涵的情意,是語文教學的真意。《理想的風箏》一文,作者把濃濃的師生情意融入平淡的文字之中,讓學生品出情、讀出情、升華情,以及反芻作者如何表達情是這一課教學的關鍵所在。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三個特寫鏡頭的描寫,感悟體會劉老師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和師生之間的深厚情意。
3、揣摩文章的表達效果,學習課文夾敘夾議,借景烘托的寫作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激發閱讀期待,初步感受師生情。
1、教師配樂朗誦課文10—11節。(導語:有一位叫蘇叔陽的作家在一篇回憶老師的文章中這樣寫道——)
2、聽了這段文字,說說作者在回憶誰,作者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3、聽了這段文字,你產生了哪些疑問?
4、小結:今天,我們就隨著作家蘇叔陽,隨著他記憶中的風箏去認識他的恩師,感受他們之間濃厚的師生情誼。(板書:理想的風箏)
【設計意圖】用課文中抒情的段落,配樂朗讀,導入新課,讓濃濃的師生情撲面而來,快速地讓學生進入這種情感氛圍。隨之,讓學生圍繞質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從而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總體感悟,循文走進師生情。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讀書情況。
3、默讀思考:(1)作者通過幾件事情來表現師生之間的情誼?(2)作者對哪件事情印象最深?(3)通過這樣幾件事情的敘述,劉老師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4、學生研討交流。
5、小結:劉老師身殘志堅,樂觀向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設計意圖】在讀準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歸納課文通過幾件事表達了濃濃的師生情,對劉老師產生了怎樣的印象,這樣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了課文的脈絡,濃濃的師生情也隨之走進學生的心田。
三、抓住重點,品詞析句,深入感悟師生情。
1、找出文中直接表達作者對恩師思念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劉老師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2、默讀思考,圈劃批注細節描寫的句子,感受文字蘊涵的情意。
3、小組研討,匯報交流。重點抓住以下句子進行體會。(根據學生的體會,即時引導有感情地朗讀“劉老師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1)教室里騰起一片笑聲。但笑過之后,每個學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澀的感情,同時更增加了對劉老師的尊敬。
(2)逢到要寫板書的時候,他用圓木棍撐地,右腿離地,身體急速地一轉,便轉向黑板,寫完了粗壯的粉筆字,又以拐杖為圓心,再轉向講臺。
(3)他喊聲“起”,便不斷拉動手中的線繩,那紙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搖直上。他仰望白云,注視著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風中翱翔盤旋。
(4)有一次,他故意撒脫手,任飛舞的紙燕帶動長長的線繩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飛跑。他笑著,叫著,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趕線端,喊著:“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終于,他氣喘吁吁地抓住了線繩,臉上現出得意和滿足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