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課堂教學設計
② 師問:侍衛官的勸叫什么勸?(智勸、妙勸、巧勸、拐彎抹角地勸、旁敲側擊地勸等)大臣們的勸又是一種怎樣的勸呢?(直勸、正勸、笨勸等)侍衛官是怎樣勸的?勸說內容是什么?引導學生個性化地朗讀(你們覺得應該怎么讀:胸有成竹地讀,不慌不忙地讀,沉住氣地讀、不緊不慢地讀等),自由練讀、指名讀、引讀、齊讀等。
(設計理念:多元解讀課文,答案應該是多元的。歸納,演繹,演繹,歸納,學生反復玩味,看似多余,其實學生在這種循環往復,盤旋上升的思維過程中逐步對語言進行感悟、積淀到內化,讓人感受到語文課里有語文。)
四、品讀課文悟關系
1.過渡:你們覺得侍衛官的哪句話最關鍵?那么“蟬、螳螂、黃雀”之間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關系?誰來讀讀書上的話?
2.誰能用簡短的話來概括一下蟬、螳螂、黃雀之間的關系?上臺用符號表示。講講你的設計。
3.根據課文內容,能不能把板書的內容替換一下?(吳國、楚國、諸侯國;我們、玩耍、荒廢學業等)說他們之間的關系。
4.師問:國家滅亡,遭殃的是誰呀?(那些打仗的士兵、那些無家可歸的人民、手無寸鐵的平民、無辜的老百姓、可憐的兒童和老人等等)所以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板書: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設計理念:提倡自主學習,絕不排斥教師的必要指點。放任自流,自然就失去了教師的引領作用。“自主”不是“自流”,“放手”不是“放任”。)
五、玩味詞語掀波瀾
1.師問:聯系上下文理解什么叫“恍然大悟”?吳王明白了什么?悟出了什么?(感悟到:自己愚笨的想法,侍衛官的機智勇敢,國家需要安寧,不要戰爭等等)
2.師總結:對!不戰,不去侵犯別人,不去一心貪圖眼前不該擁有的利益,這才是百姓之福,國家之福,也才是帝王之福啊!(板書:不戰)
(設計理念:學生可以自由感悟,只要基本合理即可。要給學生閱讀活動留下個性化解讀的空間,引發學生個性化閱讀感悟。總之,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板書設計】
螳螂捕蟬
?←—蟬←—螳螂←—黃雀←—?
?←—楚國←—吳國←—諸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