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教學實錄三
生:略。
師:第二部分呢?
生:略。
師:第三部分呢?
生:略。
師:出示:
默讀課文,按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快速地把課文分成三個部分。
起因:(第1自然段)吳王決定攻打楚國,并下令不準別人勸阻。
經(jīng)過:(第2—11自然段)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巧妙地勸說吳王。
結果:(第12自然段)吳王聽了少年的話,打消了攻楚的念頭。
師:吳王要攻打楚國,為什么遭到大臣們的反對?
師:指名讀第一節(jié)。為什么?用“因為……所以……”說清楚。
生:略。
師:大臣們的理由對不對?
生:對。
師:吳王有沒有聽大臣們的?他怎么做的?怎么說的?
練一練。指名讀。
師:你這個大王一點都不威嚴。
再指名讀
師:有一點威嚴了。
再指名讀
范讀、齊讀
師:通過這句話,你覺得吳王怎么樣?
生:暴躁、固執(zhí)、專橫
師:遇到這樣的吳王,眾大臣只好閉嘴了。后來螳螂立了大功,欲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這節(jié)課是《螳螂捕蟬》的第一課時,教學目的明確,教學過程清楚。簡單了解什么是寓言,復習已經(jīng)學過了哪些寓言故事,學習生字詞,了解課文的大意,了解文章的結構。檢查了預習情況,重點檢查了學生對文中出現(xiàn)的幾個成語的掌握情況。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訓練,有多種形式的朗讀。重視說的練習,有說成語,用成語造句,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等說的練習。這節(jié)課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討論,踴躍舉手發(fā)言,課堂氣氛活躍。可以說是達到了預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