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讀書要有選擇
而科學的社會主義為什么被稱為普遍的真理,也正是因為它的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它的政治經濟學說,它的革命理論,經過幾十年歷史的證明而更加光輝燦爛。
客觀實踐是真理的最后標準。然而我們不可能每讀一本書都只有等待實踐來證明,于是某些基本知識的獲得和科學方法的掌握就成為很必要了。憑著正確的知識和思想方法,憑著不斷的實際的運用,我們是可以逐漸養成,逐漸提高我們的批判能力的。
這里就牽涉到是不是有所謂青年必讀書的問題了。曾經有人把他們自己打算研究的書開一長串作為青年必讀書,后來為人所嘲笑。于是另外又有人主張隨興之所至而讀,不必限定。記得似乎也是徐志摩,就有過這樣的話:“我是怎樣發現雪萊的呢,有一次我洗腳,隨便抓起雪萊的詩集來看,于是就愛上他了。”我也曾經是這一派的讀書家,喜歡文學就專門讀文學書,而且甚至于喜歡哪一派或哪一位作家就專門讀哪一派或哪一位作家的書。1930年左右,正是進步的社會科學書籍在中國很為流行的一個時期。然而正因為它們流行,我就偏不讀它們。這結果不用說是害了自己。因為沒有起碼的社會科學的知識,許多目前的事情都鬧不清楚,以至走了許多冤枉路。就是在文學方面吧,也因為趣味的狹隘而知識不廣,也至今說不上有研究。
因此,起碼的進步社會科學知識,以及起碼的新哲學知識,這是無論打算專門學什么的人都應該學的共同課程。在這當中,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是武裝我們的思想的重要武器。只要我們不是停止于詞句的記誦,而是用它們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我們就可以逐漸獲得科學的思想方法。對于我們讀書和做事,正確的思想方法的獲得是比什么都重要的。
這樣的要求當然非舊社會的學校的功課所能滿足。我們只有自己讀課外書。凡是上過舊社會的學校的人都知道讀課外書的樂處。假若我們能使這種課外讀書更有方向,更有計劃,那就將更有結果,更有益處。
這又一條讀書經驗概括為一句話就是這樣:讀課外書,而且有計劃地讀一些進步社會科學書,新哲學書,這樣來提高我們的批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