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授后小記: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細心的孩子早已發(fā)現(xiàn),我們學習的時候,第一課常常是詩歌,幾次學習下來,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教學開始前,我先放了一遍《長江之歌》的音樂,那磅礴的氣勢,已深深地吸引了學生,再加之學習時的反復吟誦(本堂課上我設計了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直接感受詩歌的情感和韻味。當課堂上真正響起學生們對詩的用心吟唱時,對于作者所描寫的情境及情感也會理解透徹。當然,意境是詩歌的核心,也是詩人精神境界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所以有反復的朗讀中我們要層層深入地體會。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有了詩歌所描繪的特定意境,孩子們獲得的感受、理解、體會等,也會更加實在、親切、自然。
授課日期:2010年3月1、2日(共2課時)
教學反思:
《長江之歌》這首詩用第二人稱的語氣表達了對長江的贊美和依戀之情,讀起來充滿激情和力量。詩分兩大段,前段表達對長江養(yǎng)育之情的感激和贊美;后段表達對歷史和時代發(fā)展的謳歌和贊美。教學中在熟讀的基礎上,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整體的感知,旨在引導學生們關(guān)注歌詞的寫作方法,對比著來讀每段話,一同學讀第一段中的第一句,另一同學來讀第二段中的第一句……讀后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分別找到了標點符號一樣、字數(shù)一樣、語言結(jié)構(gòu)的相似、各段最后四句一樣等歌詞的特點。進行梳理,了解詩歌的特點。
時間:2010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