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之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課文,欣賞并跟唱。
2.自學生字詞語,積累美詞佳句。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了解長江為什么被稱為"母親河"。
4.進一步查閱資料,全面了解長江。
5.領悟詩歌對應的表達方法。
一、課前預習導入
1.同學們,通過課前預習,你們對長江都有哪些了解?
2你們見過長江嗎?好,我們一起來欣賞長江的美麗風光。(播放畫片)
是啊,長江它奔騰不息,氣勢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了贊美她,作曲家還專門譜寫了一首歌,想聽嗎?
3.播放歌曲《長江之歌》
(檢查預習是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不至于使預習流于形式,因此,檢查預習更有必要,他可以提示學生確立學習目標,查缺補漏。所以,讓每一個學生帶著自身的經驗和背景來進行預習,必將會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
二交流釋疑。
大家知道嗎,剛才那美妙的歌曲的歌詞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詩歌——《長江之歌》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首詩歌又兩小節,通過朗讀,你發現這兩小節在結構上又什么相同的地方?
2.屏幕出示后四行:讀一讀,體會作者這樣寫的好處。
(作者運用反復的寫作方法,更能表達對長江的贊美、依戀之情。)
3.讀完后,你知道了什么?.那么作者為什么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板書:(無窮的源泉)(母親的情懷)
4.分組合作學習:
為什么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為什么說長江有母親的情懷?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一起來靜心默讀這首詩,邊讀邊將你感受深刻的詞句畫下來,并做批注。
5、交流:(第1節)
(1)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2)交流。
出示:你從雪山走來,
春潮是你的豐采;
你向東海奔去,
驚濤是你的氣概。
(“雪山”在祖國的最西部,“東海”在祖國的最東部,長江能從祖國的最西部走來,向祖國的最東部奔去,說明她源泉是無窮的。)
(3)指導朗讀:這兩個分句我們該怎樣讀?哪些詞提示了你?
(第一個分句要讀得柔和一些,因為長江是“走來”,第二個分句讀時要讓人感覺有氣概,因為長江是“奔去”。)
(4)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5)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兒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兒女”:只有母親才會哺育兒女,在這里把長江看作了母親,而且長江哺育的是各族兒女,可見這位母親的胸懷是多么的寬闊。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這里又把長江擬人化了,長江很長,它就像母親伸長那健美的臂膀,從西至東,把祖國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讓它們緊密聯系在一起,永不分離。)
(6)指導學生看地圖,并聯系實際想象體會“哺育、挽起”的意義。指導朗讀:這一句我們要讀得很深情。
(7)指導朗讀“ 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要讀出“贊美”“依戀”的感情。
6、精讀第2節。
(1)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遠古”是指很遙遠的古代,長江從遠古走來,向未來奔去,時間跨度很大,長江永遠不會停息,所以說它是無窮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