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21世紀的希望》教學反思
《海洋——21世紀的希望》教學反思
在教學《海洋——21世紀的希望》這篇課文時,我首先抓住課文的重點段(1、2、5),讓學生體會“人們為什么熱愛海洋?又為什么敬畏海洋?體味人們對于喜怒無常的海洋的無奈”。接著,我讓學生說一說課文第四自然段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學生說這是一個過渡段,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我引導學生抓住“開發”與“利用”這兩個詞語,讓學生自己從文章中找到人們是如何開發和利用海洋的?最后說一說“保護海洋”與“珍惜海洋資源”是否矛盾。
其次,在教學中還引導學生抓關鍵詞,例如“波濤洶涌”、“無邊無際”、“喜怒無常”、“望洋興嘆”等,課文第五自然段中寫道:“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臺已矗立在海濤之中,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駛向大洋的深處,先進的海底探測器也已潛入深海大顯神威。”細細品味其中的“矗立”、“駛向”、“潛入”,讓學生抓住這些詞語展開想象。
《海洋——21世紀的希望》 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是介紹海洋的說明文,告訴人們海洋與人類的密切關系。課文的條理清晰,綱目分明,因此在教學中我的主要思路便是用好教材的語言文字,適時適度地補充相關資料。
鑒于本文的文本特點,我在教學展開的過程中,注意緊扣題目,先談人類與海洋的關系,緊扣“人與海洋的關系非常密切”感受海洋帶給人類的喜與憂。然后再從題目中的“21世紀的希望”談起,讓學生自讀課文,提煉出是“希望”的原因。這部分的設計比較開放,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交流互補,鍛煉了概括語言的能力。接下來便是深入品味語言,不斷提高認識,真切感受海洋帶給21世紀的恩惠。
在這部分的設計中,學生結合課前的有關資料搜集,結合對語言文字的深入探究,也結合老師提供的有關圖片,真切感受海洋的豐富資源,利用好海洋的確是21世紀人類的希望。
教學過后,讓學生暢想21世紀的海洋,學生結合語言文字描繪的情形,再加上自己的大膽想象,一幅幅精美而又構思精巧的畫面展現在眼前。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體驗著美與快樂,也加深了對文本的感受。
教學后記:
本課是有關海洋的說明文,在教學課文第一段時,我是抓住“人與海洋的關系非常密切”這個中心句引導學生朗讀感悟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弄清海洋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兩個方面,體會千百年來人類對海洋既熱愛又敬畏的復雜心情。值得一提的是,本文中出現了大量的四字詞語,比如“波濤洶涌”、“無邊無際”、“喜怒無常”、“望洋興嘆”等,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體會用詞的準確傳神,以有效地促進學生感悟、積累課文的語言,并在教學中有意滲透擬人化手法的運用。另外,文中還多次使用了雙引號,在教學中我注意結合課文教授引號的用法,讓學生在具體語境中感受其用法,加強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