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21世紀的希望教學設計
目標預設: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不懂的詞語。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知道人們熱愛海洋,又敬畏海洋的原因,領悟過渡段的表達作用。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知道人們熱愛海洋,又敬畏海洋的原因,領悟過渡段的表達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同學們,在茫茫的宇宙中,飄浮著一顆美麗的“水球”,那就是我們的地球。之所以稱地球為“水球”是因為什么呢?
2、是呀,地球上71%都覆蓋著水,即海洋。你親眼見過海洋,了解海洋嗎?
3、我們曾讀過很多與海洋有關的書籍。從電影、電視上看到過有關海洋的鏡頭,海洋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樣子的?你能告訴老師和同學們嗎?學生交流。出示畫面:平靜溫柔的海、波濤洶涌的海。
4、大海在我們的眼中,它有時候是那么平靜、安詳,有時候面目是那么洶涌、可憎。它有時候帶給人們的是無盡的歡樂,有時候卻是無限的痛苦。可是金濤先生卻認為,海洋是21世紀的希望,(板書課題)
5、質疑:
讀了課題,自己有什么想法和大家交流交流。猜猜課文又會給我們寫些什么內容呢?
(如為什么說海洋是人類“21世紀的希望”?)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課文《海洋——21世紀的希望》,齊讀課題。
海洋和人類的關系怎樣?為什么說海洋是21世紀的希望?人類應該怎樣保護和利用海洋資源呢?
設計意圖:
學生對海洋的了解大多局限在圖片,影像資料中介紹,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接著圍繞課題進行質疑,每篇文章的題目都是作者精心推敲后對文章內容的精華濃縮,文章的標題就像眼睛一樣,出色的題目,準確鮮明,引人入勝,提示文章內容,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于課題處設疑,從文本處進行資料鏈接,或音樂渲染,或語言描繪,引導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產生閱讀期待,欣欣然走進文本。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輕聲練讀課文,提出要求要讀準字音,要把句子讀得正確、流利,讀不好的地方多讀幾遍。
2、然后出示生字詞,檢查
低廉 威脅 索取 敬畏 大顯神威 望洋興嘆 喜怒無常
無窮無盡 匱乏 干旱 回眸 蔚藍色
3、指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字的讀音變化,字形的區分。
4、指導學生會讀會寫:“慷慨、蘊藏、錳、硫、威脅”。
5、用鋼筆描紅”指導書寫。
先邀請學生上黑板書寫生字,孩子們是很樂意的,其他同學在書上描紅,然后請學生做小老師,評價黑板上的字,寫得如何,給出建議,如果是你的話你會如何寫?。
6、理解“匱乏、低廉、敬畏、望洋興嘆”的意思,可讓生聯系上下文、也可采用查字典等方式來理解。
7、再默讀課文,想想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8、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站起來讀給同學們聽聽,再說說你為什么對這一段感受深。學生,教師評議。
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能達到正確、順暢地朗讀課文,給足學生自由讀書的時間。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要不惜時間指導學生識字、寫字,注重字音、字形的分析,注重字詞的理解,沒有教師繁瑣的講解分析,灌輸,指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字的讀音變化,字形的區分。可能很多教師不以為然,高段教學若再抓識字寫字教學有沒有必要,其實不然,高段教學也不能忽視這一教學環節,可能就區別于教師的教上所花費的功夫不一樣,課前學生若再進行了有關預習,教師在進行識字寫字訓練時教師要根據不同的生字進行有針對性,有重點,有取舍的巧妙指導和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