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21世紀的希望教學設計
(一)創設環境,激趣導入
(1)課前游戲:大家比賽背誦含有“海”字的古詩句,比比誰背得多。
(2)板書“海洋”。
師:同學們見過大海嗎?她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學生自由回答。
師:(出示視頻,配樂描述)海洋像一匹看不見盡頭的蔚藍色的綢緞,她博大而深邃,遙遠而親近、多情而溫柔;她多么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物產。瞧!各種各樣的魚兒在她的懷抱中暢游嬉戲,各種海星、水母、貝類、珊瑚點綴其間……如果你來到外太空你會發現地球更像一個藍色的水球,海水澎湃、波瀾壯闊,與宇宙中的其他星球交相輝映。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她曾經孕育了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在21世紀的今天,海洋與人類的關系又將是怎樣的呢?
師:請大家跟著老師一起檔空課題,齊讀課題。這是一篇說明文,所以每個字都要讀得實在,讓人明白,尤其是題目更要讀得實實在在。再齊聲讀課題。
(二)復習鞏固,自主檢測
1、學生自我檢測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師:課前我們進行了預習,不知大家的生字詞掌握得怎么樣?我想考考大家,請大家打開網絡課件上“生字詞”這個欄目,檢查一下自己的掌握情況吧。
學生打開《海洋——21世紀的希望》專題學習網站,在“生字詞”這個欄目內檢測自己的預習效果,計算機會對學生的預習結果給一個評價。
師:大家的字詞掌握得相當好,這些字、詞、句都回到了文中,你還能正確讀出感情嗎?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對于學生自學效果的檢測,網絡有著傳統教學不可替代的優勢。真正達到了學生人人測試、有針對性地檢測,對學生的預習效果起了強化作用。)
(三)問題創設——自主探究
學生默讀全文。
師: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呢?
師:作者抓住了幾個方面來寫?都介紹了關于海洋的哪些方面的內容呢?你能抓住關鍵詞語簡要地概括出來嗎?
生匯報,師總結:關系密切 開發利用 保護珍惜
課件出示“千百年來,人們_________海洋,又_________海洋。在_________的海洋面前,人們只能_________”
師:這道題誰會填?
生:千百年來,人們熱愛海洋,又敬畏海洋。在喜怒無常的海洋面前,人們只能望洋興嘆。
師:齊讀這句話,說一說看到這句話,你會想到哪些問題?
生:為什么人們既熱愛又敬畏海洋,這不矛盾嗎?
生:海洋的喜怒無常表現在哪里?
生:為什么人們對海洋“望洋興嘆”呢?
師:讀出理解是收獲,讀出問題也是收獲,問題是學習的動力。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再來讀讀課文1—3自然段,看看你是否能找到答案?
學生讀完課文,四人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匯報。
生:海洋孕育了地球上的生命,為人類提供了很多能源,所以人們熱愛海洋。
生:我知道,海洋發起脾氣來能夠無情地掀翻船只、摧毀房屋,所以人們敬畏海洋。
生:我知道“望洋興嘆”這個成語的來歷,他出自《莊子·秋水》是講綿綿秋雨不停地落,百川的水都流入黃河。水勢之大,竟漫過了黃河兩岸的沙洲和高地。河面也被水漲得越來越寬闊,已經看不清對岸的牛馬了。河神見狀歡欣鼓舞,他自我陶醉,以為天下美景已盡收自己的流域。河神洋洋得意順流東下,到達北海。朝東望去一片汪洋,看不見邊際,這使他頓時大吃一驚,一掃洋洋自得的神情。他眺望無邊的海神,不禁大發感慨:俗話說得真是好,只有見識短淺的人,才認為自己高明。這說的正是我這類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