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玉蘭教學反思
《廣玉蘭》教學反思
2013年4月9日,由于外校老師來聽課,我進行了一堂公開教學活動。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我們貫徹的主要理念是“一切以學生為主,一切為了學生”,采用我校全新的“134問題導學教學模式”。這是一節全新的以學生為主的課,這是一節展示課,這是一節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的課。這節課中,我主要設計了三個展示環節:1.廣玉蘭的色彩美;2.廣玉蘭的形態美;3.介紹你喜歡的一種花,寫出它的特點。通過學生合作探究,依次展示上面三個問題,真正把握了課文的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優點是:
1.學生課前準備非常充分。這是展示好的基礎。
2.在展示過程中,學生們的講解非常令人滿意,朗讀、關鍵詞、重點的把握非常到位。出乎我的意料。所以我們要敢于放手,相信學生。
3.時間的把握恰到好處,圓滿完成了預計的教學任務。
4.教師的點撥指導非常及時、準確、到位。
存在的不足之處是:
教師對學生提出的最后一個問題(數世同堂運用不恰當)沒有及時解決;或委婉地靈活處理。這一點是我覺得不滿意的地方。
第12冊第18課《廣玉蘭》教學反思
《廣玉蘭》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陳荒煤用了詩一般的語言描寫了廣玉蘭花的香幽、色美、形秀以及葉片的獨特情趣,表達了作者對廣玉蘭的喜愛之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者認為有以下幾點較為成功。
1.巧解詞語
理解“凋落”、“皎潔”兩個詞語的時候,分別讓學生在課文中找一找他們的反義詞或是同義詞。這是理解詞語的好辦法。
在理解“玉琢冰雕”給人怎樣的質感時,教師出示了寶石和霧凇的圖片,通過對以前學過的知識的勾連,通過圖片幫助學生回憶、感受雕琢成的玉器和晶瑩剔透的霧凇給人怎樣的質感,從而形象地感受這個詞語的意思。
學生理解“數世同堂”這個詞語本意并不是難事,但這個詞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不是很容易。于是教師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詞語的意思,并引出一個小故事來加深理解。繼而再說說這個詞語在課文中是指什么?學生恍然大悟:原來在這里是指這些各種形態的花在同一株樹中共同存在。
理解“生生不息”的時候,讓學生結合愚公移山的故事,教師相機出示古文中的文字進行拓展,這又是理解詞語的一種好辦法。
理解詞語是語文學習的一項基本技能,通過這樣的學習不僅教給學生這幾個詞語的意思,更是教會了他們理解詞語的方法。另外,語文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如果脫離了生活去學習語文,語文課肯定是枯燥乏味、黯淡蒼白的。只有建起文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緊密相連的橋梁和紐帶,語文課堂才會充滿生命的光彩。這樣的教學將抽象的詞語化為具體可感知的事物,促進理解、加深印象,學生的閱讀質量得以提升。
2.扎實閱讀
在設計教學思路時,我們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個性化的閱讀氛圍。第一課時中一遍又一遍地閱讀課文,每讀一遍都能有明確的目的,都能有所得。課堂上,學生們有較高的閱讀興趣,生成了許多精彩的個性化閱讀體會;在不同學生的情感世界里,這些含羞待放的;剛剛綻放的;盛開著的;已經凋謝的廣玉蘭花,各有其令人著迷的一面;在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基礎上,扎實了他們的語文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