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
投影出示:弟子們埋頭向前走。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看看那一株,又搖了搖頭。他們總認為最大的那一穗還在前面呢。雖然,弟子們也試著摘了幾穗,但并不滿意,便隨手扔掉了。他們總以為機會還很多,完全沒有必要過早地定奪。
5、這段話對弟子們進行了什么描寫?仔細體會弟子們的表現,揣摩弟子們的心理,呆會兒老師要進行現場采訪。
6、采訪不同表現的弟子,體會抓住時機的重要。
(埋頭前行的;摘了又隨手扔掉的;光看光搖頭的;兩手空空的)
7、隨機采訪麥地里的小麥,強化抓住時機的重要性。
(顆粒飽滿的;比較瘦小的;準備嘲笑的;搖晃腦袋的)
8、我能理解弟子們此刻的心情,他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固然我們可以像小麥一樣嘲笑弟子們,但我覺得弟子們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我們能以旁觀者的身份對他們剛才的表現提一些建議嗎?
9、小結
送上培根的名言:人在開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樣察視時機,而在進行時要像千手神那樣抓住時機。
【“采訪”這一環節引導學生換位想象,揣摩體驗,感同身受,使學生收獲到了文字隱藏的東西,在“我是兩手空空的弟子”“我是麥穗”,兩次角色的變換中,他們對“茫茫麥田里,抓住手中的一穗才是最重要的”這一道理已有了認識;“為弟子提建議”這一環節再一次將學生帶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與文本的主角對話,不斷地疊加、強化真切的體驗,使之聚集、生發出新的深刻的認識。】
四、解讀第三句話
“這塊麥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
1、蘇格拉底是怎么對弟子們說的呢?投影出示,以不同的語氣指名讀
2、明確兩個“最大的麥穗”不同的含義
3、醉翁之意不在酒,蘇格拉底僅僅在說“麥穗”嗎?還在說什么?
如果麥地是我們的人生,麥穗是機遇的話,蘇格拉底的話還可以怎么說?投影出示: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在______里肯定有_____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_________就是你們剛剛______的。”
4、現在你還認為弟子們走出麥地,手中空空如也嗎?他們收獲了一個重要的人生道理。這就是......
【在學習的基礎上能從別人的失敗中,總結經驗,領悟要領何嘗不是一種收獲呢?學生的情感此時已經有了一個“井噴”的欲望,此時的角色變換已超越了“角色變換”本身的含義,這是一次心靈與心靈的對話。】
五、解讀最后段落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麥地中行走,也在尋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見到了顆粒飽滿的“麥穗”,就不失時機地摘下它;有的人則東張西望,一再地錯失良機。當然,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