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教學設計及資源)
以上的教例就體現了這種讓學生“自讀自得”的理念。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想象思考:課文中哪幾幅畫面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歸納出有“照料圖”、“送別圖”、“謝恩圖”,這是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感悟。在此基礎上就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把圖畫出來,給課文配上插圖,這是引導學生去對課文主要內容進行感悟。畫出圖后再作交流:你為什么這樣畫?這樣畫表達出了什么意思?這是讓學生充分表達出自己對課文語言情感的感悟——在把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轉化為圖畫形象的過程中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又通過大家的補充討論,如對人物動作神情的處理,對“梨”等小道具的處理,從細節處挖掘體會人物內在的思想感情。同時,在這交流感悟的過程中,也讓更多的同學體味到別人的感悟過程,以得到更多的啟發。沒有煩瑣的分析,沒有滔滔的講解,只是讓學生毫無拘束地讀書,暢談自己的心得領悟,就可以讓學生的感悟體驗與課文語言擦出情感的火花。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 一、導航臺 課文主要內容及全文思路導讀 這一課主要寫戰爭年代,聶榮臻將軍關心照料在戰火中受傷的兩個日本孤女,并設法將她們送往日軍駐地。戰后,長大成人的孤女專程前來中國看望將軍,不忘將軍救命之恩。這件事成為中日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話,從中我們可以感受聶榮臻將軍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情懷。 文章按時間的先后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到第5自然段,講的是抗日戰爭時期的事;第二部分是40年后的事,也就是第6自然段的內容。 課文第一部分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又可以從三個層次去理解-- 第一層是第1自然段,講的是八路軍從戰火中救出兩名日本孤女; 第二層是第2、3自然段,講聶榮臻將軍關心照顧兩個日本孤女; 第三層是第4、5自然段,講聶將軍設法將兩名日本孤女送往日軍指揮部。 課文的第一、第二部分之間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第一部分是"因",第二部分是"果"。正因為聶將軍在戰爭年代關心照顧了日本孤女,才有了第二部分長大后的日本孤女前來答謝救命之恩的事。因此,可以用下圖來表示文章的思路-- 八路軍戰士從戰火中救出兩名日本孤女 聶榮臻將軍關心照顧日本孤女 (因) 聶將軍設法將日本孤女送往日軍指揮部 40年后,日本孤女前來謝恩(果) 二、精品屋 課文精彩片斷欣賞 點 評 聶榮臻將軍得知后,立即叫前線部隊把孩子送到他那里去。他對戰 士們說:"雖然敵人殘忍地殺害了我們無數的同胞,但這兩個孩子是無辜的,他們是戰爭的受害者。我們一定要好好地照料,決不能傷害日本人民和他們的后代。" 兩個日本孤女很快被送到了指揮部。聶將軍先抱起不滿周歲的小妹妹,看到她的傷口包扎得很好,便馬上讓警衛員去老鄉家給她找 奶吃。 (“抱起、又慈愛地拉過、親切地和藹地說”寫出了將軍的和善可親)然后,又慈愛地拉過那個問、大一些的女孩,親切地問她叫什么名字。這個女孩叫美穗子,她不會說中國話,只是不停地說:"媽媽死了,媽媽死了……"聶將軍見這孩子兩眼流露出驚恐的神色,就拿過一個洗干凈的梨子,和藹地說:"這梨洗干凈了,吃吧!"美穗子見聶將軍和善可親,便接過梨慢慢吃起來。開飯的時間到了,聶將軍(“用小勺一口一口地喂”,說將軍很細致對孩子充滿了仁愛。)把美穗子拉到懷"里,用小勺一口一口地給她喂飯。可以看出他幾天以后,美穗子一點也不拘束了,她用小手拽著將軍的馬褲,跟著將軍跑前跑后,可親熱啦。 原本驚恐的美穗子現在一點也不拘束了,從側面反應了將軍的仁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