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教學設計及資源)
美穗子和丈夫昭男笑著出來迎接,把我們引進客廳。房內擺滿了中國朋友送的詩畫和紀念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聶帥接見美穗子全家時的照片,以及寫給美穗子夫婦的“為中日友誼貢獻力量”的斗方,聶帥送的兩扇山水屏風裝飾在客廳間隔的拉門上。《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作者姚遠方贈送的詩作掛軸也放置在客廳里。
美穗子原姓加藤,婚后隨了夫姓改姓“栫”。她個子不高,皮膚白皙,穿一件普通花襯衫,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年輕許多。美穗子笑著說,“我1936年7月10日出生在中國,現在都快69歲了。”她丈夫昭男在一旁說,“不知為什么,她到中國時經常被人說長得很年輕。”
賓主入坐后,大家自然談起了往事。美穗子說,她們姐妹獲救后,被送到石家莊的石門醫院。不滿周歲的妹妹瑠美子因消化不良不幸死去。她本人于1940年10月被伯父平安帶回日本后,與外祖母相依為命。美穗子在窮困的家庭環境中長大,飽嘗了人間苦難。她說,因為是戰爭孤兒,小時候經常受欺侮。由于貧窮,一直邊上學邊干活。中學畢業時想進紡織廠干活,卻因為沒有雙親沒被錄取。
她說,與丈夫昭男是在農業協同會打工時認識的,那時昭男身體很弱,但為人可*。1956年,20歲的她結了婚,婚后兩人共同經營起小五金店。昭男插話說,美穗子為人樸實堅強,剛結婚時覺得她表情很憂郁。自己身體一直不太好,多虧了美穗子照料。1990年,昭男得了腦梗塞,現在家調養,每天要服用11種藥。美穗子有3個女兒,都已出嫁。她還有7個外孫,有一張全家福照片,是在參觀聶帥展覽時照的。
對于劫后余生的經歷,美穗子說,“小時候聽祖母講過父母都被卷入了戰火,自己記憶不甚清楚。因此直到1980年,她對自己的身世不愿多想,漸漸也都遺忘了,是中日兩國的報道和事后的調查喚起了幼時的記憶。”美穗子在1980年6月寫給聶帥的信中說,“據伯父講,我被八路軍領走,后又送回來了……回國那陣子,我常常向祖母講起‘吃梨’和‘坐挑筐’等事情。”
故地重游一往情深
[3] [4] 下一頁ine-height:>美穗子回憶說,是姚先生的報道改變了她的生活。《解放軍》報副社長姚遠方寫的《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發表后,引起兩國新聞界的關注。
最先找到美穗子下落的是日本《讀賣新聞》。該報記者通過一系列調查找到了與中國報道情節相似的加藤清利一家,但仍無法證實美穗子就是那位“小姑娘”。該報記者拿著中國通訊社發的聶將軍與幼女在一起的照片,找到已改姓的美穗子。美穗子覺得照片中的小姑娘也許就是自己,當時前往中國認領美穗子的伯父也覺得“很像”,還說他當年聽美穗子講過“吃梨和高糧米,被放在籃子里”的故事。這些與中方提供的情節完全一致,證實了美穗子就是當年的“日本小姑娘”。
將軍救孤的美談傳開后,美穗子接到上百封來信,并連續接受記者采訪,成了熱門新聞人物。隨后中國使館王公使寄來了中日友協邀請美穗子一家訪華的請帖。懷著激動與不安,美穗子全家在1980年7月10日坐上了飛往中國的航班,那天恰好是她44歲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