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教學設計及資源)
劫后余生的美穗子懷著報恩之心與中國交往。由于積極從事日中友好活動,她受到日中友協全國本部的表彰,還被選為都城友協的理事。2002年8月,在獲救62年后,美穗子再次回到再生之地,到井陘礦區、井陘縣、平山縣進行“謝恩之旅”,沿當年的被救路線一一拜謝恩人。
這次訪問中,她參觀了井陘礦區的萬人坑紀念館,祭奠死難的中國礦工;并去中古月村給照料過自己的八路軍戰士封奇書掃墓,還到曾給妹妹喂過奶的平山縣陳文瑞老人、最初帶著聶帥的信挑著姐妹倆送到日軍駐地的李華堂老人的墳前燒香祭拜。當她得知,人們找到了當年直接將她從戰火中救出來的年僅17歲的戰士楊仲山時,激動地立刻寫信對他表示感謝,并說下次來中國,一定要安排時間,親自拜訪老人家。
美穗子所到之處都受到誠摯的接待,在井陘縣洪河漕村,全村僅500人,結果來了上千人歡迎美穗子。美穗子學習過的梅北小學與洪河漕村的小學結成友好小學,都城友協用募捐的錢為洪河漕村小學購買了電腦和課桌,還在辛莊中學建立了“紀念美穗子獲救援助升學制度”,每年對10名優秀學生提供高中學習的全部費用。
美穗子一家都在實踐日中友好。長女真智子說她受聶將軍人道主義精神的啟發,自己也嘗試為社會做些事。她說最令她感動的是在人民大會堂見到聶將軍時的情景。2003年11月,她代表母親再次訪華,出席了洪河漕村“聶將軍與美穗子雕像”和井陘礦區“美穗子獲救紀念碑”的落成儀式。為了紀念百團大戰和美穗子的被救,中日雙方共同出資的“井陘都城友好紀念館”也將于今年8月在井陘縣正式開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