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教學設計及資源)
美穗子萬萬沒有想到,她在北京機場受到了“國家元首般的歡迎”。聶帥的女兒聶力對她說,“見到你很高興,我父親一直等著你的來訪。送上我家里盛開的玫瑰和菖蒲”。美穗子百感交集,泣不成聲;她也沒有料到,在北京飯店,人們已經為她擺上了漂亮的生日蛋糕……
在中國的兩周里,美穗子一家訪問了北京、石家莊、杭州、上海等地,參觀了天安門、長城、革命軍事博物館、井陘煤礦,受到熱情的接待。最令她終生難忘的還是與聶帥的見面。7月14日,在人民大會堂新疆廳,聶帥與美穗子在40年后重逢,美穗子如同見到闊別多年的親人,激動得哭起來,并感謝當年的救命之恩。聶帥表示這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我們這樣做,是因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有講人道主義的光榮傳統……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近鄰,沒有理由不友好。”美穗子在手記中說,那次中國之行,一路上不知哭過多少次,她心中長存的隔閡也一掃而光。
聶帥曾回憶說,“我看到送過來的孩子時,馬上叫來看護人員,讓她們好好照看孩子,命令部下從村子里找來婦女,給小一點的孩子喂奶。給大一點的孩子一個梨讓她吃,可她怎么也不吃,用清水洗了之后再遞給她時,吃得津津有味。較大一點的孩子總是用小手拽著我的褲子,無論走到哪里都緊跟著。我當時想要不要我自己來扶養她們。”聶帥送交孤女時,讓護送的戰士帶給日本官兵一封信,信中寫道,中日兩國人民本無仇怨,美穗子這樣的孤兒是無辜的,所以中國人民不會與日本人民為敵。
那次會見后,美穗子覺得聶將軍本人比照片上更和藹慈祥,聶將軍就是父親,她很想叫聲“父親”。1982年5月,美穗子得知聶帥生病,特地到北京看望,一聲“父親”,道出了美穗子對聶將軍的感情。
再生之旅拜謝恩人
美穗子家客廳的壁柜里擺著一個鏡框,里面鑲著一張報紙,那是宮崎縣《日日新聞》報道聶力訪問都城市的一期,上面有聶力與美穗子的合影,題目是“日中戰爭時成了孤兒,被中國將軍救助,與救命恩人的女兒再會,請到家里歡談,繼續友好”。美穗子專門請人將它做成了便于珍藏的金箔版。
1998年,聶力作為中國婦聯代表團團長赴日本訪問,在訪問都城市時轉達了聶帥希望他的故鄉江津市與美穗子的家鄉都城市結為友好城市的愿望,這一建議受到日方積極響應。第二年,該市市長率團出席了江津市為紀念聶帥誕辰百周年建立的聶帥陳列館的揭幕儀式,簽訂了友好交流協定。
江津市與都城市因聶帥與美穗子結緣。為紀念兩市友好協議,中日合拍的反映日軍侵華暴行的電影《陳寶的故事》在都城市上映,許多日本觀眾表示“應該向中國謝罪”,要求再次放映,給孩子們觀看。2001年7月都城市舉辦了聶帥與江津市的展覽,觀眾留言說,“有幸了解這個動人故事,強忍眼淚看完了展覽,作為日本國民,我認為要把中國人民的善良告訴下一代”。還有的說,“看后心中充滿了對聶帥和中國人民的感謝之情。期待日中兩國永遠友好”。2002年,都城和江津聯合舉辦了“聶帥的人道主義精神和都城、江津市友好交流座談會”,呼吁為創造和平的21世紀,發揚聶帥的人道主義精神。
來住新平先生是日中友好的實踐者,也是研究美穗子故事的“權威”。他在“以人道主義為起源發展的友好運動”中說,“能在殘酷的戰爭中救出恨之入骨的敵軍的孩子,還像對自己的孩子那樣無微不至地照顧,并將她們送到敵人的陣地,這是人道主義精神最好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