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的最后一課
師:謝謝你的總結。剛才大家議論的弟子們的做法包括那位用石灰的方法,雖然地表上的草死了,但根還在。(顯然教師這個補充滯后了),都不能徹底根除雜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因為雜草仍然有生存的空間。而哲學家呢?用事實來說明一切。一年后,弟子們如約而至,不過他們所看到的原來相聚的地方,不再是
生:雜草叢生。
師:而是
生:變成了長滿谷子的莊稼地。
師:請大家注意兩個字“長滿”,為什么?
生:說明,全部是谷子。
師:對,雜草已經沒有了生存空間。我想此時此刻,那些弟子們看到長滿谷子的莊稼地,一定也會驚愕不已,當然不是對當初那個簡單幼稚的問題而驚愕,而是為了什么呢?(學生起先有點遲疑,顯然這是老師的問題。但學生還是舉手了。)
生:因為弟子們覺得自己的方法沒有徹底鏟除雜草。而哲學家的方法真是太高明了。
師:所以,弟子一個個由驚愕轉為敬佩。你們認為哲學家是個怎樣的人?我請幾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
(學生分角色朗讀)
生:我覺得哲學家是個具有良苦用心的人。他通過一個最簡單的問題告訴學生一個深刻的道理。
生:我覺得哲學家是個重實踐的人。他沒有直接告訴學生該怎么做更好,而是讓學生自己去實踐,去體會。
師:對,哲學家是充滿睿智而高明的,他的學生也不愧為是——
生:滿腹經綸、飽學之士。
師:他們對如何鏟除雜草這個問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學生齊讀第11段。
師:這句話里有兩個雜草,各表示什么意思?請大家討論一下。
生:第一個雜草指曠野里的雜草,第二個雜草是指人頭腦中的不好的思想。
生:靈魂里的雜草指丑陋的東西。
生:指私心雜念。
師:對,靈魂里的雜草是指人性中丑陋的東西,頭腦中的不良思想,那么,具體指哪些呢?
生:懶惰
生:自私
生:欺騙
生:兇殘
……
師:對,要鏟除這些靈魂里大雜草,唯一的辦法,就是用美德來占據它。例如,要鏟除懶惰這棵雜草,唯一的辦法就是用勤勞來占據;或者說,用勤勞來驅除懶惰。你想用什么來驅除什么?
生:我要用大公無私來驅除自私自利。
生:我要用善良來驅除兇殘。
生:我要用誠實來驅趕欺騙。
……
師:很好,只有這樣,那些長在人們靈魂深處的雜草才會徹徹底底失去了生存的空間,人們的心靈會變得更加純潔。只要我們從小在幼小的心靈里種下真的種子,就能開出善的花朵,就能結出美的果實。(學生不住地點頭)
師:這就是這位哲學家一直在探討的人生奧妙,在他有生之年的最后一課上,想告訴學生但沒有直接告訴學生的人生哲理。那就是——
生:朗讀“要根除曠野里的雜草,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面種上莊稼。同樣,要想鏟除靈魂里的雜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據它。”
師:這就是那些滿腹經綸的弟子們,通過實踐、觀察、比較、親身體會到的人生哲理。那就是——
生:再次齊讀“要根除曠野里的雜草,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面種上莊稼。同樣,要想鏟除靈魂里的雜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據它。”
師:那些學生把這條人生哲理,寫進了書籍之中,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