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的最后一課
哲學家的聰明在于他巧妙地利用了在自然界里如何徹底根除雜草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教育啟發了他的學生,而他的學生們的過人之處正在于正確地理解了老師的用意,領悟到老師在最后一課指出的真理。
【表達方法提示】
讓文章"亮"起來
有這么一句話,叫做"文似看山不喜平",是說文章要有精彩之處,不可平淡,有了精彩之處,文章自然會"亮"起來,令人耳目一新,為之嘆服。
一篇文章若能讓讀者覺得有"亮點",就不失為好文章了。那么,這篇《哲學家的最后一課》的亮點何在呢?大家一定會把文章的結尾視為精彩之處。的確,這篇文章的結尾為文章增色不少,是文章的閃光之處,他把哲學家最后一課的意義揭示了出來,給人以深深的思考,使人領悟到關于人生,特別是為人修養的真理--用美德占據靈魂。
文章先敘述一件事情--哲學家給學生上最后一課,平平常常,那有什么過分特別之處,而讀者讀到結尾時卻豁然開朗,在內心閃過一絲會意的微笑,頓時覺得這篇文章立意深遠,構思巧妙。原本平淡的敘述也因結尾的升華而顯得充滿了智慧的高度。寥寥數語,可以使文章頓生光輝,文章中的精彩詞句的作用功不可沒。
讓文章亮起來的方法很多,有的通過細致的描寫來實現,有的依*動人的情節,有的則警句發人深思,有的借助于情感的抒發……無論哪種方法,讀者總能在文章中找到相應的詞句--使文章燦爛生輝的地方。因此,我們同學在習作時,為了把自己寫作的意圖說清楚,不要吝嗇自己的筆墨,可以根據需要也來一些精彩之筆,使文章更有深度,自然會令讀者眼睛為之一亮。
【創新與實踐】
1、你覺得哲學家的最后一課上得怎么樣,談談你對這位哲學家的看法。
2、把課文最后兩句話工整地寫下來,制作成一枚書簽,或寫成一幅書法作品,送給自己或自己的好友。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萊布尼茨】(1646-1716) 德國哲學家、數學家、自然科學家。
萊布尼茨(g.w.leibniz 1646-1716)生于萊比錫,卒于漢諾威。他自幼喪父,但作為萊比錫大學倫理學教授的父親,給他留下了豐富的藏書,他的母親很有學識和遠見,從小送他進萊比錫最好的學校學習,使他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及學校教育。他從小就學習用多種語言表達思想,并表現出超常的哲學天賦。1661年入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又曾到耶拿大學學習幾何,接觸了伽利略、培根、霍布斯、笛卡兒等人的科學和哲學思想。1666年他在紐倫堡阿爾特多夫大學取得法學博士學位。
萊布尼茨博覽群書,他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成果遍及數學,邏輯學,物理學,地質學,哲學等,在化學,生物學,氣象學,心理學等領域也做了重要的工作。萊布尼茨善于吸收別人的思想,他善于用訪問和通信方式與人們討論問題,一生中曾與千余人有過書信交往,留下了一萬五千多封信件。與他通信的有各種各樣的人士,既有科學界、哲學界的知名學者,也有各國的王侯皇妃,距離遠至中國。內容涉及歷史學、哲學、語言學、數學、邏輯學、化學、生物學、物理學、工程技術等等。這些信件記載著他的思想、見解和種研究成果。他的許多著作生前未發表,大量的手稿和書信現在還存放在漢諾威圖書館中。法國科學院準備在20世紀末出版《萊布尼茨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