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勢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第十一冊第三十頁《最后的姿勢》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學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2個二類字,聯系課文語境理解重點詞的含意。
2、能力目標:
(1)通過品讀語言文字,能夠說出“最后姿勢”的內在含義,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與詮釋。
(2)理解“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這句話的意思。
(3)體會環境及其場景描寫對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學習側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3、情感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體會譚老師恪盡職守、舍身救生的高大形象,表達對譚老師的崇敬與愛戴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力目標中的(1)、(2)
難點:能力目標中的(3)
(三)教學準備:
1、了解5.12大地震的概況,收集地震的有關資料、圖片和地震中的感人故事,并用概括的語言歸納,制成資料卡。
2、收集譚千秋老師的相關資料及紀念譚千秋的文章、詩歌等。
(四)教學課時安排:2課時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起回憶,引入情境。】
1、導語:同學們還記得2008年5月12日14點28分04秒嗎?這一刻中國發生了什么驚天大事?(四川汶川里氏8級地震)是的,同學們,那些日子,你們守在電視機旁,一定深刻地感受到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巨大災難,誰能說說地震給人們帶來了什么災難?
2、先引導生看書上的兩幅插圖,再回憶當時電視播放的受災場景,交流收集到的資料、圖片。
【5.12地震觸目驚心,雖過去了一年多了,但學生回憶起來,還是激動不已。這些背景資料的回憶,交流,觸動孩子們內心深處強烈的情感,為學習新課埋下了情感伏筆】
(二)【揭示課題,了解譚千秋】
1、導語:是的,這場地震將一個個美麗的鄉鎮變成了一片片廢虛,數以萬計的人失去了家園、親人,甚至生命。但是,就是在這樣的天災面前,卻發生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你知道有哪些感人故事呢?(生交流收集到的感人故事)
2、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最后的姿勢》也是發生在地震中的一個感人故事。(板書課題)故事的主人公叫譚千秋(交流收集到的關于譚千秋的資料)
【這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浸潤著學生的心靈,他們看到了一個個高尚的靈魂,譚千秋的資料交流豐富學生對譚千秋的了解】
(三)【課題引領,初讀課文。】
1、譚千秋老師最后的姿勢是什么樣子的呢?讓我們走進課文,仔細地去看看,并把有關最后姿勢的句子畫下來,(生讀文畫句子)
2、引導看圖,初步感受“最后的姿勢“
【初讀課文,初步感知譚老師最后的姿勢】
(四)【學生習字詞,掃清閱讀障礙】
1、音要注意的字:翹舌:漱、釋、吱
前鼻韻母:譚、撼、感、詮、坍
2、形要重點指導的字:漱、墟、凹、釋
3、新詞:
(1)廢墟、坍塌、震撼、塌陷、塵埃(現象)
(2)震振、詮釋、生死攸關(感受)
(3)妙語遷珠、大公無私、師德靈魂、愛與責任(品質)
4、生展示朗讀,通讀全文
【字詞是學文的基礎,這里用了較長的時間讓學生學習生字新詞,為通讀全文打下基礎,也是學生學文的前提。】
(五)【默讀課文,理清脈絡。】
(1)譚老師早早趕到學校上課
(2-7)地震來臨之時,譚老師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