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勢說課稿
(4)導讀法,導出文本中心,感悟人物形象
在精讀感悟時,重在深入品讀地震中譚老師的動作、語言自主圈畫批注式學習譚老師的語言和動作,體會危急的氣氛和譚老師的臨危不懼,抓住五個“!“,通過譚老師簡潔有力的語言和準確有力的動作,感受譚老師對學生無私的大愛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邊讀邊想象畫面,通過急促的語調誦讀,感受譚老師的精神品質震后人們的話語,側面烘托了譚老師的英雄壯舉,教學時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或關鍵詞”死死“、”飛身“、生死攸關”等感受人們對譚老師的深深敬意朗讀鑒賞式學習四處環境描寫尊重學生對生活的感知,化解教學的難點,從學生的元認知出發,讓學生體會四處環境描寫的好處從而明確課文所采用的寫作方法:環境及其場景描寫和側面烘托的方法重視朗讀的訓練,以讀為本,以讀代講,引導學生沿著感情變化的線索——親切、痛苦、贊頌,深情朗讀,感受人們對譚老師的一篇真情,讀出學生自己對譚老師由衷地敬仰和懷念
說學法:
(1)自主探究法
學生課前通過收集相關資料,不僅了解了有關地震方面的科學知識,增強了教材的知識性與文化性,同時提高了他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
(2)自讀自悟
學生自己去讀書,自己去領會學生有效感悟辦法就是讀,琢磨地讀,反復地讀,充分地讀,讀得如癡如醉,文我合一,這是解道悟文的最佳境界這同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課文有所感悟文章的精妙之處,深層次的東西,如細膩的感情,傳神的描寫這樣尊重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遵順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規律
(3)自主圈畫批注式
學習譚老師的語言和動作,體會危急的氣氛和譚老師的臨危不懼,抓住五個“!“,通過譚老師簡潔有力的語言和準確有力的動作,感受譚老師對學生無私的大愛
(4)朗讀鑒賞式
學習四處環境描寫尊重學生對生活的感知,化解教學的難點,從學生的元認知出發,讓學生體會四處環境描寫的好處從而明確課文所采用的寫作方法:環境及其場景描寫和側面烘托的方法
(5)合作探究法
“最后的姿勢”——“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文中有三處寫到譚千秋老師用雙臂護住學生首先,學生找第一次描寫譚老師最后姿勢的句子學生邊讀邊品“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譚老師?”譚老師——鎮定、臨危不懼、以學生安危為重課文中第二次出現對譚老師最后姿勢的描述,出現在人們的話語里請學生讀讀,抓住關鍵詞句品讀體會,譚老師這最后的姿勢給人怎樣的感受?(震撼)這句話中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震撼的?這時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譚老師?”譚老師——挺身而出、舍生取義、大公無私課文第三次(最后的姿勢)在十一自然段,是學生們在回憶中咀嚼著痛苦,從學生們的角度豐滿了譚老師的英雄形象用引讀法深情讀完這一小節,而后學生用:譚老師,我想對你說……寫寫自己此刻的感受由此達到“通過品讀語言文字,能夠說出“最后的姿勢”的內在含義,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