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導學案
教學目標: 1﹑在讀中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復雜心態,想像詩中生動,傳神的畫面,從中感受到杜甫詩歌語言的遒勁剛健,思想的博大精深,從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興趣,提高對詩歌的審美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2﹑會寫詩中生字“涕”“洛”。并理解詩意。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詩歌,能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學習古詩興趣,提高對詩歌的審美能力。
知識鏈接: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盛唐大詩人,號稱“詩圣”。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和唐朝大詩人李白合稱“李杜”。這首詩,作于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春天,寶應元年(762)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橫水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和鄭(今河南鄭州)、汴(今河南開封)等州,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臺),過著飄泊生活的杜甫聽到這個消息,以飽含激情筆墨,寫下這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安史之亂”是我國歷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安,指安祿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亂”是指他們起兵反對唐王朝的一次叛亂。
一、預習自學
1、我來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劍外 薊北 涕淚 漫卷 巫峽 襄陽
2、我來解釋下列詞語
聞:
官軍:
漫:
青春:
涕淚:
卻看:
妻子:
白日:
二、合作學習。
1、請說出被杜甫寫出稱為“生平第一快詩”的詩的原因,并說說題目的意思。
2、試想詩人遇到什么樣的的事情產生什么樣的心情才會寫下一生之中最快樂的詩句?
3、哪句點明了“聞訊”的地點?“欣喜若狂”。哭過之后,詩人看到了什么?
4、詩人聽到消息后,百感交集。詩中是如何描述這一點的?
5、從這首詩中讀出詩人流出的是怎樣的淚?
6、杜甫將從哪里出發,經哪些地方,最終目的地在哪里?
7、“即”“穿”“便”“向”幾個詞用的精當。由此你可以聯想到李白詩:
三、總結拓展
1、感受詩人的狂喜,說說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杜甫?
2、背誦默寫杜甫在戰亂時寫的一首詩《春望》。
3、杜甫看到歷時八年的安史之亂平息了,他會想到什么?
4、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總結本課在寫作方面值得學習的地方。
四、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