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兩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示兒
二、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第二首詩。
(1)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哪些詞語或詩句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熱情。
(2)引導學生讀出詩人的愛國熱情。
首先教師要讓學生知道詩的重要特征是感情豐富,節奏鮮明,聲韻鏗鏘。我們在朗讀時,不僅要把感情讀出來,而且要把詩的節奏和韻腳讀出來,并通過反復吟讀,達到背誦的程度。
5.引導學生背誦《示兒》。
(1)在背誦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說一說詩主要寫了什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是通過哪些詞句體現出來的?使學生對詩有整體上的認識。
(2)再引導學生逐句背誦。
(3)學生試背誦后,教師可指名檢查背誦情況,再通過小組背、兩人互背、全班齊背做鞏固練習。
1.指名讀詩,其他同學想一想詩的題目的意思。
(1)學生各抒己見,逐字逐詞理解后,連起來說題意。
(2)使學生明確題目的意思是:聽說唐王朝的軍隊收復河南河北。
2.指導學生逐句理解詩的內容,同時體會作者的情感。
(1)學習第一句。
①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讀第一句詩,并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②讓學生看注釋、查字典或聯系上下詩句的內容,試著講一講詞語的意思。
③引導學生試講詩句的意思。對的充分肯定,錯的及時糾正。 交流
指導朗讀
嘗試背誦
交流
小組背誦
交流詩題含義
交流
體會情感
默讀,思考
質疑
交流
交流
④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當時的情感。
(2)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①學生讀第二句,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②學生理解這些詞的意思。
③引導學生試講第二句意思。
④體會詩人的情感。
(3)引導學生學習第三句詩。
①指名讀第三句,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②理解詞意。
③理解第三句的意思。
④體會詩人此時的情感。
(4)引導學生學習第四句詩。
①教師讓學生讀這一句,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②理解詞意。
③理解第四句意思。
④體會詩人此時情感。
3.教師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體會詩的內容和作者情感。
(1)引導學生體會“喜欲狂”是什么意思。
(2)學生通過讀詩、理解可以得知:“喜欲狂”是指詩人聽到收復薊北的消息后,高興得簡直要發狂了。可以從詩中的“涕淚滿衣裳”、“放歌”、“縱酒”、“漫卷詩書”、“即從……穿”、“便下……向”這些詞語體會出來。
(3)引導學生說說整首詩的內容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4.教師引導學生讀第二首詩。
(1)引導學生從詩中找一找,哪些詞句表達了詩人 交流
自讀,思考
交流
指名讀,質疑
交流
交流
思考,交流
三、引導學生找出這兩首詩表達情感的異同點。
強烈的愛國之情。
(2)通過理解使學生體會到:杜甫一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就那樣歡快,這決不僅僅是因為詩人從此可以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為從此祖國可以重歸統一,人民可以免受戰亂之苦。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因多年戰亂被平息,祖國重新獲得統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詩中“忽傳”、“初聞”、“卻看”、“漫卷”等詞,層次分明地表現出了詩人聽到勝利喜訊后情緒的變化,從喜極流淚到歡快、狂歡。與此同時,詩人的愛國情感也自然流露其間。
(3)讀出詩人“喜欲狂”的心情和愛國的情懷。可以這樣停頓、讀出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