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問》教學設計
(孔圉)聰敏又勤學,不認為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是恥辱。
4、小結:看來,遇到了問題,我們應該多向人請教,拜能者為師,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
五、學習課文第4自然段
1、我們有了問題,要請教別人,拜能者為師。但不光要靠別人,還要靠什么?讀讀第4小節,
2、沈括小時侯遇到了什么問題?
結合理解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意思。
3、那么,沈括又是怎么解決問題的?
1)、問媽媽。指導朗讀,體會“興許”。
2)、問了媽媽就到此為止了嗎?指讀。沈括是怎么解開疑團的?
“發現”一詞說明什么?
4、從沈括的事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5、小結:(勤學好問;留心觀察;愛動腦筋……)是呀,課文中列舉了沈括的事例都是為了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讀第一句話)
記住名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習不思考就會迷惑,只思考不學習就會有害。)
五、學習第5自然段
師:是啊,大千世界,茫茫宇宙,在我們身邊有無數的為什么,等待我們去探索,去發現。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呢?
1、齊讀第5小節。
2、指名說說,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指導理解:兩只翅膀等
六、總結拓展:
過渡:下面老師想檢驗一下大家活學活用的能力:
出示故事:古時候有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家,得到了一塊當朝宰相贈送的書有“學問”兩個字的金匾。這家主人過世后,他的兩個兒子分家,誰都想得到那塊能帶來學問的金匾,互不相讓。結果兩人只好找來工匠把匾從中一分為二。老二得到了有“學”字的半塊。于是他就扛著這半塊匾到處求學,見什么學什么,從不多問。幾年下來,卻一無所獲。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學假如你是這位智者,你會怎樣來說服這位只知“學”的老二呢!
友情提醒:不僅可以用書上原文、原故事來說服“老二”,還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來說服“老二”。
板書 學 與 問
勤學 + 好問 + 觀察思考 = 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