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問教學設計
三、總結,升華理解
1.課文學完,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舉了哥白尼、沈括的兩個事例來一步步證明自己的觀點,這種寫法是說理性文章最常用的的:擺事實,講道理(板書)。以后想要和別人講道理時,可以想想這篇文章的寫法。
2.送名言。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好問的人,只做了五分鐘的愚人;恥于發(fā)問的人,終身做愚人。
3.考考大家“活學活用”的本領,出示小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家,得到了個當朝宰相贈送的書有“學問”兩字的金匾。這家主人過世后,他的兩個兒子分家,誰都想得到那塊能帶來學問的金匾,互不相讓。結果兩人只好找來工匠把匾從中一分為二。老二得到了有“學”字的半塊。于是他就扛著這半塊匾到處求學,見什么學什么,從不多問。幾年下來,卻一無所獲。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智者給他以指點,使他茅塞頓開。)
(1)提問: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這位智者,我就是這家的老二,你該如何幫助我呢?
(2)學生寫一寫,交流。
4.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知道“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還要注意將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設計意圖】教學末尾注重點明說理文常用的說理方法,與課始照應,突出說理文的特點。在理解的基礎上送名言有利于學生升華自己的認識,說明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的道理,滲透從小養(yǎng)成勤學好問習慣的意識。
四、延伸課后
課后可以選擇你喜歡的勤學好問的名言摘抄下來,做成書簽,送給同學和朋友。
【板書設計】
23 學與問
擺事實
勤學+好問+問思結合=學習的主人
講道理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說明事例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習慣。
【學情分析】
小學高年級學生學習說理文,重在首先明確作者的中心觀點是什么?又是如何逐步來說明這個觀點?采用了什么的寫法?所以,在本課中,注重對說理文一般特點的滲透,再結合課文內容,“以教導學”,引導學生探究、學習。
【設計理念】
本課時第二課時。根據(jù)“生本”理念解放學生的“學”,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發(fā)揮教師“導”的作用,“以教導學”,先讓學生了解說理文的一般特點,再結合課文內容,通過朗讀、質疑,尤其是適時引入名人名言及滲透學習方法等方式逐步理解“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這一中心觀點,讓學生明白“問”的重要性,滲透從小養(yǎng)成勤學好問習慣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