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問》教學設計
指讀
想一想:怎樣才能讀好?(應該突出“問”字)師:小哥白尼這么的好問,難怪你這個問讀得這么重呢!再讀,談體會。
生:知識不僅是學來的,更是問來的。
生:知識不但是學來的,而且是問來的。
四、教學第三自然段
師:是啊,小哥白尼的知識不僅是學來的,更是問來的?墒,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距離我們已經有好長時間了,我們現在面對的又是一個怎樣的世界?遇到問題又該怎么做呢?下面就請同學們自學第三自然段。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用筆圈劃出關鍵的字、詞、句。靜思默想2-3分鐘的時間,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寫上批注。
誰來談談?你先讀一讀你自己劃出的字、詞、句,再談談你的感受,好么?
相機指點。主要的知識點:
(1) “能者為師”學生交流字典上的解釋?梢宰寣W生在課文的這段話中,找到什么叫能者為師。
相機滲透學習方法:同學們,理解一個詞語,我們除了請教字典這位老師外,我們還可以在課文中找到詞語的意思。這也是一種很好的解釋詞語的方法。
(2)由“能者為師”你想到了哪些句子?
生:三人行,必有我師
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師:你現在明白了能者為師的道理,請你再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出示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齊讀,想一想 談談體會
五、教學第四自然段
語言過渡: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那我們再看看沈括是怎么學知識的?
(1)指名讀。
(2)愛因斯坦曾說過:“發現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找一找有什么疑問?
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預設:
1. 對“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理解
師:大伙想想,我們可以通過哪些途徑理解這兩句詩的意思?指點:問。問誰呢?——能者為師。
交流:抓住“始”和“盡”這兩個詞語來理解詩句的意思。
然后說說詩句的大概意思。(四月間山下已是百花凋落,而山上桃花才剛剛盛開)
2.了解《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
3. 山上的溫度為什么比山下的低? 學生交流網上查到的知識
相機表揚,滲透學法:真棒!同學們,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當別人也不知道的時候,我們可以上網,拜電腦為師,這也是很好的學習語文的方法。
4. 興許不明白 對于媽媽的回答沈括有沒有滿意?他是怎么做的?再讀課文,理解自己上山觀察后得到了答案。
滲透學法:哎呀,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當你無法判斷答案是否準確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在實踐中考察,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5.師:同學們,你們看沈括學習的時候有了疑問,多觀察,多思考,后來才成為著名的科學家。這時候,你們對這句話有什么更深的體會?(出示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齊讀 再談體會。
六、教學第五自然段
1、是啊,同學們,你們看,無論是哥白尼小時候的好問,還是沈括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這些都是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這樣啊,更能夠說明: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確實,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