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一單元教案
3.抓住重點段落進行深入學習。核心問題:
(1)結合課文內容或生活經驗,談談你對“每個人都是天才”的理解。
(2)“我”把王鼎鈞先生說的哪句話稱為“金言”?為什么?
4.熟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指導朗讀
1.你認為文中哪些語言優美動人,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
2.自己練讀,再以小組為單位練習朗讀。
五、總結全文
六、作業
1.完成課后習題。
2.查找相關資料。根據學生自己的興趣進行深入學習,搜集和整理。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復習本課的生字新詞,做到牢固掌握。
2.解決書后習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所學的知識。
1.抽查課文背誦情況,同時記一次背誦成績。
2.聽寫生字生詞,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二、指導學生進一步學習課后有關課文內容學習的習題。
1.傾聽同學的看法,提出適當的思考靠方向和補充意見。
2.匯報自己對問題的思考過程,傾聽來自老師和同學的意見。
3.認真傾聽匯報,適當地指導學生語言力求表達簡練清晰。
4.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搜集到的相關資料圖片,可以變換形式,方法多樣。
三、學生匯報自己查找到的感興趣的與文章內容相關的資料。
四、作業
1.讀一讀劉墉的文集。
2.預習新課。
五、課后小結:
11—3 我的老師
教學目的:
1 知識與技能:學會4個一類生字,認識本課出現的2個二類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過程與方法:學習本文選擇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的方法。
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的寫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蘊含的依戀、思念老師的深厚感情,
培養尊敬、熱愛老師的良好品德。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1)學習本文線索,理清文章思路。
(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的寫法。
2.難點:理解、揣摩語句,體會思想感情。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方法:讀中感悟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二、導入
1.作家簡介:
魏巍,現代作家,原名鴻杰,曾用筆名紅楊樹。河南鄭 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讀了平民小學、高小,并勉強上了簡易鄉村師范。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線參加八路軍,不久到達延安。193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一直生活在戰士之中。解放戰爭中,在行軍的間隙寫了大量詩歌。全國解放后,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誰是最可愛的人》,長篇小說《東方》等。
2.導語:
有人說:“老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像蠟燭,照亮了學生前進的道路。”“老師是人梯,載著學生攀登科學的高峰。”同學們,從幼兒園到現在,有很多老師教過你們,這些老師給你們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他們給了你們哪些支持、鼓勵和幫助呢?哪位老師使你終生難忘呢?
你們也許也寫過“我的老師”這類作文,寫得好不好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現代著名作家魏巍寫的回憶他的小學老師蔡蕓芝的一篇文章,比較一下,有沒有課文寫得那么生動,有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