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一單元教案
三、學習新課。
1.朗讀課文。(老師范讀,學生齊讀或聽課文錄音)
2.請給文章分段并歸納段意。
討論并歸納:
第一部分:(第1至2節)寫最使“我”難忘的是蔡蕓芝先生,
以及蔡老師給“我”的總印象。
第二部分:(第3至12節)寫“我”與蔡老師之間的七件事。
第三部分:(第 13節)寫“我”與蔡老師分別了。
3.第二部分記敘了有關蔡老師的哪七件事?哪幾件詳寫?哪
幾件略寫?這樣的詳略安排有什么好處?
討論并歸納:本文并記敘了有關蔡老師的七件事:
①蔡老師假裝發怒; ②老師教我們跳舞;
③老師帶我們觀察蜜蜂; ④老師教我們讀詩;
⑤我們看老師寫字; ⑥老師排除我和同學之間的小糾紛;
⑦我夢里尋師。
其中,前五件事略寫,后兩件事詳寫。因為前五件事寫蔡老師對學生的關心、教育、愛護和影響,是從“面”上寫,而后兩件事則是“我”印象最深的,刻骨銘心的,也最能表現老師對學生的愛和學生對老師的思念、依戀之情,是從“點”上寫。所以詳寫。這樣詳略安排,既能使文章結構疏密有間,又能表現出師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4.討論并歸納:這七件事是如何貫串起來的?
本文有一條感情的線索——回憶、依戀、思念“我”的蔡老師。記敘的七件事,始終貫穿著“愛”——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的強烈的思想感情。
四、小結
文章重點寫了師生之間的七件小事。這七件小事以“回憶、依戀、思念”蔡老師的感情線索貫穿始終。前五件略寫,后兩件詳寫。這樣安排,既使文章的結構疏密有間,更表現了師生之間的感情的步步加深。
五、作業
1.課后練習第一、四題。
2、方格本寫本課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理解文章層次,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預習
粗讀課文,思考蔡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我”是一個怎樣的學生。
二、導入
上節課,我們分析了文章的結構和主要內容,這節課我們將深入地分析蔡老師的性格特征以及一些語句的深刻含義。
三、新授
1.提問:課文第一部分寫蔡老師在“我”的記憶里總的印象
是什么樣的?
討論并歸納:她是一個溫柔而美麗的人。
2.“溫柔”是從什么方面寫?“美麗”是從什么方面寫的?
討論并歸納:“溫柔”是從老師的性格上寫;“美麗”是從老師的外貌上寫的。
3.蔡老師是一個什么樣的老師,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這些說明蔡老師溫柔,熱愛學生。
(2)她教我們跳舞,讓我們觀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調教我們讀詩。這些說明蔡老師熱情、慈愛的性格。
(3)蔡老師排除“我”和“小反對派”的小糾紛,說朋蔡老師公正、偉大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