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第三單元教學設(shè)計
b.抽生說
3.回顧《十六年前的回憶》的寫作方法(首尾呼應(yīng))
4.結(jié)合所學課文《匆匆》等討論首尾呼應(yīng)的好處
5.結(jié)合自己的作文談?wù)勛约菏侨绾芜\用這種方法的。
二、日積月累
1.讀詩《囚歌》
2.交流這首詩的時代背景和葉挺生平
3.交流這首詩的意思
4.朗誦
5.背誦
6.你還知道哪些革命詩歌?交流。
三、課外書屋
1.讀短文
2.說說課外書屋推薦了哪些書籍?
3.你曾經(jīng)看過類似的哪些書籍?有何感受?交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鞏固歸納主要內(nèi)容的能力
2. 能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真情實感。
3. 能找出文首尾呼應(yīng)的句子。
教學重點:鞏固歸納主要內(nèi)容的能力
教學難點:能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一、回顧知識點
二、交流平臺
1. 本單元要我們掌握哪些知識點?
2. (能抓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能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真情實感,會在習作中運用首尾呼應(yīng)的寫作方法。)
三、復(fù)習方法
1.我們歸納主要內(nèi)容常用哪些方法?
2.(題目拓展法抓六要素 段意連接法 抓重點句段的方法)
什么叫首尾呼應(yīng)?運用它有什么好處?
(呼應(yīng)指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內(nèi)容前面說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內(nèi)容雖然主要在后面說,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這就是首尾呼應(yīng)。 好處:可以使讀者明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
四、鞏固訓練
《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向天險大渡河挺進。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高山峻嶺,只有一座鐵索橋可以通過。這座鐵索橋,就是紅軍北上必須奪取的瀘定橋。 國民黨反動派早就派了兩個團防守瀘定橋,阻攔紅軍北上;后來又調(diào)了兩個旅趕去增援,妄想把我紅軍消滅在橋頭上。我軍早就看穿了敵人的詭計。28日早上,紅四團接到上級命令:“29日早晨奪下瀘定橋!” 時間只剩下20多個小時了,紅四團離瀘定橋還有240里。敵人的兩個旅援兵正在對岸向瀘定橋行進。 搶在敵人前頭,是我軍戰(zhàn)勝敵人的關(guān)鍵。紅四團翻山越嶺,沿路擊潰了好幾股阻擊的敵人,到晚上7點鐘,離瀘定橋還有110里。戰(zhàn)士們一整 天沒顧得上吃飯。天又下起雨來,把他們都淋透了。戰(zhàn)勝敵人的決心使他們忘記了饑餓和疲勞。在漆黑的夜里,他們冒著雨,踩著泥水繼續(xù)前進。 忽然對岸出現(xiàn)了無數(shù)火把,像一條長蛇向瀘定橋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敵人的增援部隊。紅四團的戰(zhàn)士索性也點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對岸的敵人賽跑。 敵人看到了這邊的火把,扯著嗓子喊:“你們是哪個部分的?”我們的戰(zhàn)士高聲答話:“是碰上紅軍撤下來的!睂Π兜臄橙瞬⒉灰尚。兩支軍隊像兩條火龍,隔著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 像瓢潑一樣,把兩岸的火把都澆滅了。對岸的敵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來宿營。紅四團仍舊摸黑冒雨前進,終于在29日清晨趕到了瀘定橋,把增援的兩個旅的敵人拋在后面了。
瀘定橋離水面有好幾丈高,是由13根鐵鏈組成的:兩邊各有兩根,算是橋欄;底下并排9根,鋪上木 板,就是橋面。人走在橋上搖搖晃晃,就像蕩秋千似的。現(xiàn)在連木板也被敵人抽掉了,只剩下鐵鏈。向橋下一看,真叫人心驚膽寒,紅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樣,從上游的山峽里直瀉下來,撞擊在巖石上,濺 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濤聲震耳欲聾。橋?qū)Π兜臑o定橋背靠著山,西門正對著橋頭。守城的兩個團的敵人早已在城墻和山坡上筑好工事,憑著天險,瘋狂地向紅軍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 紅四團馬上發(fā)起總攻。團長和政委親自站在橋頭上指揮戰(zhàn)斗。號手們吹起沖鋒號,所有武器一齊開火,槍炮聲,喊殺聲,霎時間震動山谷。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 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qū)Π稕_去。跟在他們后面的是三連,戰(zhàn)士們除了武器,每人帶一塊木板,一邊前進一邊鋪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