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課標(biāo)版小學(xué)六年級語文下學(xué)期第三單元復(fù)習(xí)
3、( )困難有多大,我們( )能戰(zhàn)勝它。
4、多讀科普讀物( )能擴大知識面,( )能培養(yǎng)探索科學(xué)的興趣。
七、按要求寫句子。(6分)
1、李寧光榮地被評為“優(yōu)秀少先隊員”的稱號。(改病句)
2、運動員沖向終點。(改為比喻句)
3、難道書不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嗎?(改為陳述句)
八、填空。(2分)
《為人民服務(wù)》是1944年9月8日,( )在中共中央警備團追悼( )會議上的演講。
第二部分:閱讀積累與運用(30分)
一、閱讀短文,回答問題。(12分)
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親的被難日,離現(xiàn)在已經(jīng)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親每晚夜里回來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時候他又出去了。有時候他留在家里,埋頭整理書籍和文件。我蹲在旁邊,看他把書和有字的紙投到火爐里去。
我奇怪地問 爹 為什么要燒掉 怪可惜的
待了一會兒,父親才回答:“不要了就燒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親是很慈祥的,從來沒罵過我們,更沒打過我們。我總愛向父親問許多幼稚可笑的問題。他不論多忙,對我的問題總是很感興趣,總是耐心地講給我聽。這一次不知道為什么,父親竟這樣含糊地回答我。
1、“籍”字是( )結(jié)構(gòu),部首是( ),音節(jié)是( )
共( )筆。(2分)
2、第三自然段加標(biāo)點符號。(2分)
3、“那年春天”是指( )的春天。這年春天父親的行為比較異常,體現(xiàn)在:
(4分)
4、“含糊”的意思是 ;文中指
。(2分)
5、文中的第五自然段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2分)
二、閱讀短文后,回答問題。(18分)
雪中送炭
在長征路上,有一次我不小心跌下河去。醒來時,已經(jīng)躺在鋪上了。同志們告訴我,毯子和被子被水沖走了。這下可糟了!這么冷的天,夜里沒蓋的怎么辦呢?
過了一會兒,毛主席的警員來了。警員說:“傅醫(yī)生,你跌壞了沒有?主席派我來看你。”
主席怎么知道?還派人來看我,我心里一陣熱,立刻坐了起來,急忙說:“沒什么,你請主席放心吧!”
警衛(wèi)員又指著手里的被子說:“這是主席叫我送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