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懷念母親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學習,理解季羨林對母親對祖國的深深的懷念之情,從中受到愛國主義的熏陶。
3、感悟文章引用日記的作用,從中領悟寫作的方法。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語言文字的閱讀,理解季羨林對母親對祖國的懷念之情
一、以情導入
1、在一千多年前,有一位花甲詩人,寫下了也許是他一生中最美的詩篇——《游子吟》。(出示《游子吟》,并深情吟誦。)
你會有怎樣的感觸?(指名回答)
2、是啊,母愛就是這樣偉大。無論身在何方,我們永遠也忘不了自己的母親。對母親的懷念是人世間最真切最質樸的情感。
3、在70多年以前,一位年輕人來到德國,開始了長達11年的異國生活。在他的夢里,會出現誰的身影呢?(板書課題:懷念母親)
二、披情讀文
1、讀題。從課題中你知道課文主要表達的是什么內容嗎?(指名學生回答)
2、自由讀課文。課文內容與你的想法一致嗎?什么地方不一致?
(“母親”所指不同。課題中的母親并不單單指自己的母親,實際上包括母親和祖國。)
3、你能找到作者對兩位母親的懷念嗎?讀課文,尋找能夠體現作者對兩位母親懷念的語段。
4、指名讀,并指導讀課文相關語段。(每一段文字都浸潤了對母親的懷念,無論是對母親還是祖國。找到并不困難,讀好它們才是關鍵。每一語段的朗讀都可以相機指導,在讀中加深情感的熏陶與感染。)
5、母親,是孩子一生的精神寄托。我們每個人都很依賴自己的母親。母親對孩子更是無比的關愛。當母親離開我們的時候,自心底涌出的就是對她的無限的懷念。在季羨林先生對生母的懷念里,除了懷念,還包含有怎樣的感情?為什么?(引導找出相關的語句,并指導朗讀,體會愧疚之情。)
6、對祖國的懷念是每一個在異國他鄉漂泊的游子的共同的情感體驗。在異國,年輕的季羨林同樣表現出了強烈的思鄉之情。找出最能體現作者思鄉之情的語段,帶著感情讀一讀。
讀著這些語段,我們的眼前仿佛會出現一個年輕人,在深夜里輾轉反側,聲聲嘆息,難以入眠。在這一個個無眠的夜里,他想起了什么呢?讀課文,說一說。
(在讀和說的教學環節中引導學生認識到作者的懷念之情正是在懷念故鄉的山山水水、懷念故鄉的人和事這些點滴細節中體現出來的。)
7、同學們也許不知道,當時的祖國貧窮落后,并遭到列強的凌辱,很多青年都懷抱著富國強國的夢想留學海外。季羨林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學習的雖然是文學,是語言學,但是他心中的愛國之情比誰都要熱烈。因為在他的身上,流淌的是中華民族的血液;在他的心里,祖國是永遠的家。帶著這樣的愛國主義情懷,讓我們再次閱讀課文。
三、真情日記
1、讀了本文,在你心目中,季羨林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想對他說什么?
2、多么感人的一幕。同學們都被季老先生的赤子之心深深地打動了。這既是因為季先生的偉大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懷,同時也因為季先生飽含深情而又不事雕琢的樸素的文字。閱讀時大家也許會發現,這篇文章中有大段是對當年日記或文章的抄錄。這些日記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可以省去不寫嗎?
(組織討論,并交流。引導學生認識到日記在記錄真實情感、再現當時情境方面的獨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