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見了大海 教案
難點:課題“我看見了大海”所包含著的深層次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想必你們都見過美麗迷人的大海吧!可是有一位和你們同齡的殘疾女孩一直都想去看看大海,卻一直沒有實現這個愿望,但是她卻說她看見了大海,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們一起走進《我看見了大海》,去感受殘疾女孩艱難坎坷的成長歷程,并尋找問題的答案吧!
2、學生齊讀課題——我看見了大海。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結合回答,板書:
繼父---幫助---“我”
過渡:繼父做了什么就讓河子有這么大的變化呢?
三、研讀交流:
1.默讀全文,結合學習提示,先自讀自悟,再合作探究。
出示:學習提示:
(1)找出描寫繼父語言動作的詞句,用“﹏﹏”畫下來,讀讀,談談你的理解或感受。
(2)找出有關河子思想行動變化的詞句,用“——”劃下來,體會著讀讀。
(3)獨立學習后小組討論,交流上述問題。
2.組織交流:
要求:先讀有關詞句,再談不同體會感受。
引導討論朗讀重點句:
父親說的幾句話
“來,河子,伯伯帶你去串門兒”。
“去外面看看吧,河子,外面有好多好玩的東西。”
“放心吧,河子,誰笑話你,我就這樣——”繼父揚起巴掌,做了個揍人的動作。
“河子,抬起頭,別害怕!”
“喂,過來認識一下,小家伙們,這是河子,你們的小朋友河子。”
(2) 先讓學生自由地讀一讀,想一想,該怎么讀,為什么要這樣讀?
※ 當學生讀不好,說不好時,老師要起好橋梁作用,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比如,極其生活化的語言。
“來,河子,伯伯帶你去串門串門。”先讓學生談談對“帶”字的理解,從這一個“帶”字你讀懂了什么?這樣學生由衷地會領悟到是伯伯帶我去串門,才使得我有膽量走出家門。一個“帶”字,帶出了我走出家門,走向社會的勇氣。從而學生不由地會明白:要讀好這一句話,就得強調這個“帶”字。讓學生體會繼父對河子的關愛,再加動作有感情地讀一讀。
過渡:在繼父的鼓勵下,河子又有什么樣的表現呢?
指名找出關鍵詞:嚇得直往后退——動心——哭——破涕為笑——怕極了——一起玩
理解:繼父理解我的渴望,懂得我的心理,一邊耐心的引導,一邊給我鼓勵,讓我有勇氣走出家門、和小朋友一起玩,感受生活的快樂,感受外面世界的美好.河子正是在繼父言行的影響下,一點兒一點兒有了走出家門的渴望和勇氣.
(3)指讀、評讀、分角色朗讀。
△ 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書,使學生讀懂繼父說的每一句話,是繼父的愛給了我自信,給了我接觸社會的機會,給了我生活下去的力量和勇氣。從樸實的語言中,讓我們感受到了繼父那無私的愛,像大海一樣寬廣的胸懷。這里給學生充分時間,引領學生聯系上下文自主學習,把“怎么讀”貫穿這一部分教學。通過朗讀,在學生的心中樹立了一位偉大的繼父形象。
指名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再次體會感情。
過渡:繼父使“我”克服了膽小羞怯的心理,讓我走出家門,走進了生活。(板書:戰勝自卑)我終于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開始學習生活。那你們能不能把對繼父和河子的理解用朗讀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