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教學設計(人教版)
(1)指名交流,其他同學補充。(帝國主義者看不起中國工程師,看不起所有的中國人。)
(2)引導學生扣住“笑話”“輕蔑”“還沒有出世”等詞理解。
d.“原來,從南口以北過居庸關到八達嶺,一路都是高山深澗、懸崖峭壁。他們認為,這樣艱巨的工程,外國的工程師都不敢輕易嘗試,至于中國人,是無論如何完成不了的。”
(1) 指名交流感受。(由于環境太惡劣,修筑鐵路非常困難。)
(2) 出示地形地貌圖,指導感情朗讀。
③剛才交流的內容是對當時環境的描寫,都是詹天佑修筑鐵路以前的事。能否刪去?為什么?(不能;襯托了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
小結課文,激趣存疑
①從某種意義上說,鐵路修筑權關系到民族、國家的命運!面對帝國主義的阻撓、要挾和嘲笑,面對十分惡劣的自然環境,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馬上開始勘測線路。)
②詹天佑是如何主持修筑鐵路的呢?我們下節課繼續研究。
第二課時
談話引入,理清層次
①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清朝末年清政府要修筑京張鐵路,帝國主義者千方百計的阻撓、要挾,當時政治腐敗,經濟落后,技術力量薄弱。在帝國主義的嘲笑聲中,在全國人民的殷切希望中,在這樣的危難之際詹天佑──(“詹天佑不怕……線路”)
②詹天佑是如何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課文記敘了修筑過程中的哪幾件事?快速默讀4—6自然段,用小標題概括。
③交流: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鐵路。
深入研讀,感悟愛國
①研究勘測線路,感受愛國情懷。
a. 我們先來研究勘測線路,讀讀第4自然段,找找詹天佑是怎么做的?
②交流品讀以下幾句:
a.“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桿,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測繪。塞外常常狂風怒號,黃沙滿天,一不小心還有墜入深谷的危險。不管條件怎樣惡劣,詹天佑始終堅持在野外工作。”
(1)指名幾位學生交流。(引導學生扣住“親自、始終、一不小心還有墜入深谷的危險”等詞句來談體會。)
(2)聽老師讀這幾句話,你仿佛看到什么?(詹天佑跋山涉水的身影、布滿血絲的眼睛。)
(3)在峭壁上定點、測繪多危險呀!他為什么不去安全的地方呢?
b.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
(1)“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為什么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
(2)從這句話,你讀懂了什么?(詹天佑要求工作人員勘測、繪畫、計算等都要精確、嚴密,決不能含糊、馬虎,這句話表現了詹天佑對工程一絲不茍,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這也是詹天佑能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之下完成艱巨任務的重要基礎。)
c.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那些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1) 指名交流。(這是詹天佑克服困難,完成艱巨任務的動力。京張鐵路修筑得好壞,直接關系到國家和人民的聲譽。如果修得不好,帝國主義國家看中國人笑話的陰謀得逞,我們中國工程師也會喪失信心;修好了,可以回擊帝國主義的蔑視,提高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工程師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