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將軍和日本小姑娘》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日本人民為什么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對話導入
1、這篇課文你讀了多少遍了,你知道課文主要講了誰嗎?講了他一件什么事?
(讓學生跟著一起書寫:聶榮臻,并大聲地讀一讀。)
2、你知道聶榮臻是誰嗎?能用一句話介紹一下嗎?
聽了同學的介紹讓你再讀“聶榮臻”這三個字,你會怎樣讀?
3、課文中日本友人稱聶榮臻為什么?(活菩薩)
二、精讀感悟,品味文本
1、整體把握文本命脈
(1)先引導感知“活菩薩”。
你平時看到的菩薩都是怎么樣的?(引導體會“活” 。)怎么樣的人才能被稱為菩薩呢?能用書上的一個詞來形容嗎?(至仁至義)哪日本友人為什么把聶將軍稱為“活菩薩”呢?
(2)請你好好地讀讀課文,看看哪些小節,哪些語句,最能體現出聶將軍是“活菩薩”,可以邊讀邊畫,邊思考,可以把你的想法寫在書上空白處。
2、師生對話,走進文本
(1)師生交流,學生先讀體現聶是“活菩薩”的語句。
①“雖然敵人殘忍……決不能傷害日本人民和他們的后代。”
(指導學生讀,抓住雖然……但是……,來理解聶的寬廣胸襟和國際主義精神。)
②“聶將軍抱起不滿周歲的小妹妹……她叫什么名字。”
(這句子以讀代講,如讀好“抱”、“馬上”等,感受聶的關心。)
③“開飯的時間到了……給她喂飯。”
( 抓住一口一口、喂理解;在我們生活中,看到這樣的場景我們會想到什么?)
④“第二天,他派人挑著兩個……留著路上吃。”
(補充:從我軍指揮部到日軍指揮部足足有175公里,一路上幾個挑夫輪流著挑。)
⑤體會“中國人民決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為仇敵……而奮斗到底……”
(這段話中,我們知道了對敵人,侵略者要狠狠打擊,絕不留情,而對一些無辜的人民哪怕是被俘虜的敵,只要他們能與我們合作,放下槍,我們都能仁義地去對待。這就是國際主義精神)
2、總結,升華人物的性格
從剛剛大家所讀的,所品的語句看,聶將軍確實是一位(活菩薩、至仁至義、心胸寬廣、心腸慈善)的好將軍。
現在我們再讀“聶榮臻”這三個字你又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三、寫話深化,體會真情
1、1982年5月,美穗子得知聶帥生病,特地從日本趕到北京看望,推開病房門,一聲“父親”,道出了美穗子對聶將軍的感情。你能用筆把當時感人的父女情寫下來嗎?
2、交流。
四、作業
1、繼續完成練筆
2、閱讀資料,了解美穗子后來的謝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