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實驗》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課時目標: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蝙蝠實驗的過程和意義。2、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辨析重點字詞、句等方法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積累語匯。3、感受并學習科學家細心觀察、善于思考、大膽實驗、潛心研究、遭受失敗不氣餒、善于反思,不斷利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科學精神。教學過程:一、復習: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夜晚的實驗》(齊讀課題) 2、通過上一課學習,我們已初步了解了課文主要內容,誰能用最簡潔的話概括一下?可用上“誰通過……終于揭開了……”這樣的句式。(意大利科學家斯帕拉捷通過多次夜晚的實驗,終于揭開了蝙蝠夜間飛行秘密的經過。) 3、課文的題目是夜晚的實驗,那么圍繞一次“實驗”,課文寫了哪些方面的內容呢?(實驗起因、實驗經過、實驗結果、實驗產生的影響)二、精讀第一部分,探究實驗原由。1、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這次實驗的起因吧。打開書本,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思考:斯帕拉捷為什么在夜晚做實驗呢?2、生回答,出示句子:這個現象引起了他的好奇。 討論:(1)這個現象,是指什么現象呢?讀課文有關句子。板書:現象 他常?吹剑芏囹痨`活地在夜空中飛來飛去,從來不會撞到樹上或者墻壁上。(2)句中哪一個詞寫出了蝙蝠飛行的特點?(靈活)為了說明蝙蝠飛行的靈活,作者用了哪些詞語進行描述,從中你讀出了什么? (“飛來飛去”,夜里雖然黑,卻飛得很自在;“從來不會”,一次也不會撞;“很多”許多蝙蝠都這樣; “常常”不是偶然,是經?吹。蝙蝠在夜空中飛來飛去,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看到。可唯獨斯帕拉捷留意到了它們在夜間飛行時的這些細節,而且不是一次兩次看到,是常常看到,從中你讀出了什么? (3)再讀這一句,把剛才讀懂的幾層意思讀出來。 2、看到這個現象,斯帕拉捷怎么想的?出示句子:蝙蝠憑什么特殊的本領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飛行呢?(1)指名讀,斯帕拉捷在習以為常的現象面前,善于觀察,產生好奇。這就是他在夜晚做實驗的原因。 板書:好奇(2)齊讀課文第一小節。3、過渡:為了揭開蝙蝠夜間自由飛行的秘密,斯帕拉捷在1793年的夏天,一個晴朗的夜晚開始了實驗。 板書:實驗三、精讀第二部分,了解實驗過程。1、默讀2-6自然段,思考:斯帕拉捷一共做了幾次實驗?并在有關語段旁標注上序號。(4次)那幾小節寫了第一次實驗?(2、3小節)(1)自己讀2-3小節,看看作者是如何寫第一次實驗的?(2)交流:作者先寫了實驗的什么?(實驗結果)指名讀句子你能否有簡潔的語言來概括一下實驗的結果?(輕盈敏捷來回飛翔)(3)還寫了什么?(實驗的方法)哪一句話?指名讀。方法是什么?(眼睛蒙上)對呀,被蒙上眼睛的蝙蝠這下就成了瞎子了。什么是瞎子?(雙眼失明的人)加上引號后這個“瞎子”特指什么?(特指被蒙上眼睛的蝙蝠)看,引號使這個詞語有了特殊的含義。誰再來讀這句話。(4)接著作者寫了什么?(實驗的原因、作者是怎么想的。)指名讀。(總認為這些小精靈一定長著一雙特別敏銳的眼睛。假如它們的眼睛瞎了,就不可能在黑暗中靈巧地躲過各種障礙物,并且敏捷地捕捉飛蛾了。)(5) 這也就是斯帕拉捷為什么要將蝙蝠的眼睛蒙上來做實驗的原因呀。齊讀(6)這一小節還寫了實驗的什么?(第一次實驗后斯帕拉捷的思考。)指名讀:斯帕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憑什么來辨別前方的物體,捕捉靈活的飛蛾呢?(7)這句話在文章結構上所起什么作用?(承上啟下)(8)一個又一個現象,引起了斯帕拉捷一次又一次地思考,從中看出斯帕拉捷是一個怎樣的人?(不斷思考,認真思考的人。)(9)對照課件小結:第一次實驗,作者先寫了(實驗結果),再寫了(實驗方法),最后寫(實驗原因),以及實驗以后的(思考)。讓我們對第一次實驗的過程一目了然,仿佛親臨現場,親眼見證。(15)齊讀課文的2、3小節,在朗讀中加深印象。2、那么后面的第二、第三、第四次實驗作者又是怎么寫的呢?實驗的方法和結果又是如何?自己學習課文的4-6小節?讀書上有關語句,再對照表格,找到關鍵詞語概括后填表。合作探究,填寫表格:(1)交流完成表格。
實驗步驟 實驗原因 實驗方法 實 驗 結 果 第一次 一定長著一雙特別敏銳的眼睛 蒙上眼睛 輕盈敏捷來回飛翔 第二次 難道能用鼻子來辨別方向嗎? 堵住鼻子 敏捷、輕松 第三次 翅膀能在夜間洞察一切嗎? 涂滿油漆 沒有影響飛行 第四次 難道是用耳朵辨別方向嗎? 堵住耳朵 東碰西撞跌落地上
(2)第二次實驗,作者是怎么寫的?(先寫實驗方法,再寫實驗結果,省略了實驗的原因) 實驗的方法是什么?(堵住鼻子)結果呢?(敏捷、輕松地飛行) 第三次呢?(先寫實驗原因,再寫實驗方法,最后寫實驗結果) 方法是?(涂滿油漆)結果如何?(還是沒有影響飛行) 第四次?(先寫實驗方法,再寫實驗結果,省略了實驗的原因)方法?(堵住耳朵) 結果?(東碰西撞,很快就跌落地上)(4)在文中作者省略了第二和第四次實驗的原因,那么就讓我們一起去采訪一下斯帕拉捷先生。師創設情境:來,斯帕拉捷先生,請問,你為什么要把蝙蝠的鼻子堵住呢?(不是靠眼睛辨別方向,難道是靠鼻子來辨別的嗎?)斯帕拉捷先生,你又是怎么想到要用油漆涂滿蝙蝠的全身的呢?(不是眼睛,也不是鼻子,難道它那薄膜似的翅膀,能在夜間洞察一切嗎?)斯帕拉捷先生,你能告訴我們,你為何要堵住蝙蝠的耳朵呢?(不是眼睛,也不是鼻子或翅膀,莫非它是靠耳朵來辨別方向的嗎?)(5)填寫表格中的原因一欄。 看,這一個又一個實驗的原因,其實就是斯帕拉捷在看到這一現象后的思考呀,看來,實驗的成功,除了離不開仔細的觀察之外,也離不開認真的思考呀。(6)師引讀表格:當斯帕拉捷常?吹津痨`活地在夜空中飛來飛去時,他想:這些小精靈一定長著一雙特別敏銳的眼睛,于是他給蝙蝠(蒙上眼睛),結果蝙蝠依然(輕盈敏捷,來回飛翔)。難道蝙蝠能用鼻子來辨別方向嗎?于是他給蝙蝠(堵住鼻子),結果蝙蝠在夜空中還是飛得那么(敏捷、輕松)。難道蝙蝠薄膜似的翅膀,不僅能夠飛翔,而且能在夜間洞察一切嗎?于是他給蝙蝠全身(涂滿油漆),結果還是(沒有影響飛行)。難道蝙蝠是用耳朵來辨別方向嗎?于是他給蝙蝠(堵住耳朵),結果它們像無頭的蒼蠅一樣在空中(東碰西撞),很快就(跌落地上。)(7)第5自然段寫最后一次實驗的方法和結果,誰來為我們讀一讀。你發現了什么?(一共三句話,實驗方法只用了一句,而實驗結果卻用了兩句。)提問:為什么做法一帶而過,而結果較細地加以描寫呢?(因為結果與先前截然不同)小結:四次實驗,作者選擇了截然不同的寫法。(9)請你任意選擇后三次實驗中的其中一次,來仿照第一次實驗的寫法進行改寫。(當他看到放出去的幾只蝙蝠還是飛得那么輕快敏捷時,不由得驚叫起來。因為那幾只蝙蝠,鼻子都被堵住了呀。斯帕拉捷為什么要把蝙蝠的鼻子堵住呢?原來,當他看到蝙蝠在夜晚輕巧自如地飛翔時,認為這些小精靈一定長著一只特別敏感的鼻子。假如它們的鼻子被堵住了,就不可能在黑暗中靈巧地躲過各種障礙物,并且敏捷地捕捉飛蛾了。然而事實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斯帕拉捷很奇怪:不是眼睛,也不是鼻子,蝙蝠憑什么來辨別前方的物體,捕捉靈活的飛蛾呢?難道它薄膜似的翅膀,不僅能夠飛翔,而且能在夜間洞察一切嗎?)(10)在一篇課文中,我們能否每一次實驗都如此詳細地進行描寫?為什么?(這樣一來重點就不夠突出了。也無法體現文章的詳與略) 是的,一次實驗,要讓人覺得清晰簡潔,不重復,就必須要有詳有略,詳略得當。(11)四次實驗,終于解開了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此時斯帕拉捷的心情怎樣?可用哪些詞語來形容? (喜出望外,喜上眉梢、喜不自禁、歡天喜地……)(12)斯帕拉捷的這種欣喜若狂,你又是從文中的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呢?讀第6自然段。(兩個感嘆號!一個“啊”字!)(13)這段話不僅寫出了實驗的結論,而且通過兩個感嘆號表達了實驗成功的喜悅之情。齊讀 3、小結:課文第二部分,生動地記敘了斯帕拉捷反復實驗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秘密的經過。4、有人說,前三次的實驗是不成功的,你同意嗎?① 每次實驗都推出什么結論?用一句話歸納實驗的結論 蝙蝠夜間飛行,捕捉食物,不是靠眼睛(視覺);蝙蝠夜間飛行,捕捉食物,不是靠鼻子(嗅覺);蝙蝠夜間飛行,捕捉食物,不是靠薄膜似的翅膀(觸覺);蝙蝠夜間飛行,捕捉食物,是靠聽覺來辨別方向,確認目標。用合適的關聯詞,合并成一句話:蝙蝠夜間飛行,捕捉食物,不是靠視覺,也不是靠嗅覺或觸覺,而是靠聽覺來辨別方向,確認目標的。而這,就是斯帕拉捷在四次夜晚的實驗以后得到的結論。板書:結論② 伽利略說過:“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和實驗中得來。”確實,在觀察現象、產生好奇、進行實驗以后,斯帕拉捷成功揭開蝙蝠夜間靈活飛行的秘密,從他這一次又一次的實驗中,你讀出了他身上的什么品質?(執著、不放棄、不斷探究) 過渡:結合板書,課文寫到這里為止,作者把實驗的過程交代得清清楚楚,讓我們學會了如何去寫好一次實驗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并且做到簡潔明了,詳略得當。同時對斯帕拉捷這個人我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課文可以戛然而止,不必再寫下去。但是作者卻沒有停筆。他接著又寫了什么?(實驗產生的影響)他為什么要這樣寫?(斯帕拉捷的這個夜晚的實驗不是個普通的實驗,它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恩惠。)板書:貢獻人類四、精讀第三部分,了解實驗的意義!1、自由朗讀7-9自然段,想想它對科學發展作出了哪些貢獻? 2、讀后交流:(1)出示句子,指名讀: 斯帕拉捷的實驗,揭開了蝙蝠飛行的秘密,促使很多人進一步思考:蝙蝠的耳朵雙怎么能“穿透”黑夜,“聽”到沒有聲音的物體呢?斯帕拉捷的實驗引發了人們怎樣的思考?(蝙蝠的耳朵雙怎么能“穿透”黑夜,“聽”到沒有聲音的物體呢?)過渡:在深入思考,繼續研究過后,人們發現了什么?自己讀讀課文的第八小節,試著完成填空:(2)出示句子: 原來,蝙蝠靠喉嚨發出人耳聽不到的“超聲波”,這種聲音沿著直線傳播,一碰到物體就像光照到鏡子上那樣反射回來。蝙蝠用耳朵接收到這種“超聲波”,就能迅速作出判斷,靈巧地自由飛翔,捕捉食物。蝙蝠靠耳朵接收從喉嚨發出的“超聲波”,從而幫助自己迅速作出判斷,靈巧地自由飛翔,捕捉食物。(3)這“超聲波”的作用可不小,讀最后一段。討論:為什么說“超聲波”像一位無聲的功臣呢?我們先看幾幅圖片。(4)交流:你還知道超聲波應用于哪些方面?(超聲洗衣機超聲波驅蚊器:它采用放射超聲波和音頻的手段,模仿最能捕殺蚊子的蜻蜓所發出的聲音和頻率,達到驅蚊效果。超聲氣象站:采用高頻超聲波來測量風速和風向,解決了傳統機械式測風儀機械磨損的難題,沒有移動部件,測量精度更高,性能更加可靠。)3、是呀,超聲波廣泛地應用于工業、農業、醫療和軍事等領域,它為我們的生活、生產提供了許許多多的便利,超聲波能夠為人類帶來如此大的恩惠,作出如此卓越的貢獻,是斯帕拉捷一開始怎么也不會想到的。六、作業1.寫一次實驗。 2.查閱資料,了解仿生學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