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詩同行》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的課程目標中提出:“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本組綜合性學習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詩歌世界,通過搜集和整理詩歌、欣賞詩歌、朗誦詩歌、寫作童詩等活動,進一步了解詩歌,感受到詩歌的魅力。
“輕叩詩歌的大門”分成“詩海拾貝”和“與詩同行”兩個模塊,每個模塊都有活動建議,老師可以根據這些活動建議,引導學生按照學校、家庭的實際情況開展活動。如果按教參落實,學生真的可以拓展很多課外的詩、詞等相關的知識。但我班學生手中的的材料屈指可數,大部分學生家里又沒電腦,所以這單元操作起來還挺傷腦筋的。盡管困難有很多,但這都不能成為忽視本單元教學的理由,于是我就另辟教學途徑采用激勵評價的方式(搜集資料最多、小組成員最團結協作的、通過本組學習收獲最大的----把資料分類整理成冊、每組成員能背一首以上課外詩并懂其詩意、在活動過程中把第六組內容中的幾首詩、詞、曲、現代詩能背誦的,就可以被評為“詩香組”,每位成員就可以頒發“六年級詩香滿園的獎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居然在落實教學目標的過程有如下之喜:
一喜:定學習計劃工作
我首先在班里做了個調查,看有多少學生家里有電腦能上網(全班有5個學生家里或鄰居有電腦可以上網),然后分成5個組,一個組3位成員一位組長,每組里安排有一臺電腦,之后讓組長組織成員根據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制定本單元的學習計劃,計劃包括本組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活動安排、學習任務完成的時間等。一節課學生把七份學習計劃如期交到了我的桌面。看著學生寫的學習計劃,我喜上眉頭。
二喜:搜集詩歌的有關資料
出我意料,第二節課學生帶回了琳瑯滿目的有關詩歌的各種書籍,了解后,我又指導學生如何著手去搜集,從哪幾方面補充。然后由組長根據所要搜集的內容安排小組成員如何分工合作,由小組安排時間完成學習任務,在較短的時間內(周六、日兩天)搜集的資料越多,小組加10分。看著學生想盡各種辦法搜集的資料,心里喜滋滋的。
三喜:整理詩歌的有關資料
全班學生包括平時不太認真的學生都行動起來了。第一組為了爭第一,本周六4位同學都聚在一同學家整理資料,他們沒有打印機,全是同學們用手謄抄的,為了“他們的詩集”整潔,幾位同學都模仿著字貼謄抄,幾位同學分工合作、各司其職。還有幾組整理的材料都各具特色,有的為詩譜了曲,有的為詩配了畫,孩子們的智慧都展露在那一張張8k紙組裝的“詩集”上,看著一行行清秀的字跡,看著一本厚厚的資料,看著一幅幅詩情交融的畫,心里能不為孩子們的智慧而感動?心中早已“喜”開了花。
四喜:“輕叩詩歌的大門”演讀會
詩歌演讀會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小組成員全員參加,體現出團結合作精神。為了開展詩歌演讀會,學生們忙開了,找材料、篩選材料、排練、主持等,忙得不亦樂乎!看著學生們活潑可愛的身影,一幕幕自編自導的詩歌演讀劇,喜極之至(有幾個劇把我的眼淚都笑出來了。),感動無比,真為學生們的表現而嘆服(雖然他們不是導演,雖然他們不是演員,但從他們獨具特色的作品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他們那種濃濃的學習興致)!